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绵上读音

绵上读音

来源:赴品旅游

绵上的拼音是:mián shàng。

绵上的注音是:ㄇ一ㄢˊㄕㄤˋ。结构是:绵(左右结构)上(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绵上[miánshàng]⒈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基础解释是: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证解释是:⒈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7、综合释义是: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绵上[miánshàng]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相传介之推于该地因隐遁焚身而死,晋文公于是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8、汉语大词典是: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9、国语辞典是: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相传介之推于该地因隐遁焚身而死,晋文公于是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绵上[miánshàng]⒈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相传介之推于该地因隐遁焚身而死,晋文公于是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

绵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绵上详细内容】

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二、网络解释

绵上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东南。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居于此而死,晋文公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公元前560年晋悼公蒐于绵上以治兵。

三、综合释义

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绵上[miánshàng]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相传介之推于该地因隐遁焚身而死,晋文公于是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

四、汉语大词典

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五、关于绵上的词语

绵绵  软绵绵  绵绵不绝,缦缦奈何  绵绵不息  绵绵不断  情意绵绵  

六、关于绵上的造句

1、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上,在立县略做休息,然后继续走,在深谷之中安了家,草衣木食,准备在这里度过余生。

2、夏天,一炎热,喧闹的季节来到了。足球场上,小草长到了一尺多高,我们在上面蹦蹦跳跳,像在海绵上玩耍。中午,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像是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听着知了的声音都进入了梦乡。

3、又或者,因隋朝开皇十年,介休县析西南地置灵石县,遂将介子推故里绵上地域划归灵石。

4、湿海绵上放些小苏打可以擦掉黑板上的粉笔画。(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绵上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