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的解释是:《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一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一龙详细内容】
⒈后用作典实。引《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寧为龙尾。”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峯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淄澠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二、综合释义
东汉末年三位名士合称为一龙:华歆(龙头),邴原(龙腹),管宁(龙尾)。《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三、汉语大词典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四、其他释义
1.《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五、关于一龙的造句
1、“一龙九子”式机制创新,让成都纺专“开放办学,多方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创新中升级,在互动中做大做强。
2、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3、本文以杨家将的故事为背景,叙述了杨家一龙七虎精忠报国、血染沙场的感人故事。
4、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龙是水神,水中行走是龙的拿手好戏;龙又是天神,腾飞云天是龙的看家本领。
5、研讨会上,还推介了“千古一龙”纯银银币、龙字铜雕,龙字集邮票、龙字明信片,龙字挂历等龙文化系列产品。
6、龙首陲和龙首锏确是玩杂兵的必修课,单一龙头就是个大千世界!
六、关于一龙的诗词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