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民的注音是:ㄨㄇ一ㄣˊ。
诬民的拼音是:wū mín。结构是:诬(左右结构)民(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欺蒙百姓。2.诬陷臣民。诬民[wūmín]⒈欺蒙百姓。⒉诬陷臣民。基础解释是:欺蒙百姓。诬陷臣民。网络解释是:诬民诬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ūmín,是指欺蒙百姓。7、综合释义是: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诬陷臣民。宋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8、汉语大词典是:(1).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2).诬陷臣民。宋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诬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诬民详细内容】
欺蒙百姓。诬陷臣民。
二、网络解释
诬民诬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ūmín,是指欺蒙百姓。
三、综合释义
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诬陷臣民。宋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四、汉语大词典
(1).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2).诬陷臣民。宋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五、关于诬民的词语
惑世诬民 诬民 邪说诬民 民脂民膏 民膏民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六、关于诬民的造句
1、大率惑世诬民,隐蓄异志,不然,彼个尊天主,自行其教可耳,何必游历各省,仆仆不惮烦苦若是。
2、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功名成就之说,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岂不是误人子弟。
3、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
4、被皇帝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严拿治罪,著作尽行烧毁,他本人惨死于狱中。
5、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
6、朝政为奸臣严嵩把持,贪官污吏横行不法,诬民为倭,逼民为盗之事层出不穷。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