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通考的造句

通考的造句

来源:赴品旅游

通考的造句是:经过对民国档案的重点利用,详细讨论了这次换防的展开步骤、交替过程、移动路线、部队序列变化及调防策略等问通,考实了诸多历史细节。

通考的拼音是:tōng kǎo。注音是:ㄊㄨㄥㄎㄠˇ。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考(半包围结构)。

通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通考详细内容】

⒈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徐乾学《读礼通考》、清秦蕙田《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⒉谓全面考证。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今通考其得失:王説已谬,不必致辩。”

二、网络解释

通考1.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徐干学《读礼通考》﹑清秦蕙田《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

三、综合释义

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徐乾学《读礼通考》、清秦蕙田《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谓全面考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今通考其得失:王説已谬,不必致辩。”通考[tōngkǎo]《文献通考》的简称。参见「文献通考」条。会通古今,依次叙述的书,多以通考为名。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四、其他释义

1.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徐干学《读礼通考》﹑清秦蕙田《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2.谓全面考证。

五、关于通考的成语

班班可考  考绩幽明  考名责实  历历可考  旁求博考  如丧考妣  

六、关于通考的诗句

通考渊源贵与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通考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