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的辞典简编版是: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失。 【造句】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相继称王,天子地位已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名存实亡详细内容】
名存实亡míngcún-shíwáng。(1)名义上或形式上存在,但实际上已不存在。名存实亡[míngcúnshíwáng]⒈名义上或形式上存在,但实际上已不存在。例有一方不守信用,协议就将名存实亡。英nominal;ceasetoexistexceptinname;existinnameonly;
二、基础解释
只有空名而实际已不存在。
三、引证解释
⒈名义尚存在,实际已消亡。引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实亡,失其所业。”宋苏轼《东坡志林·周东迁失计》:“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幽厉,然至于桀紂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清周亮工《书影》卷六:“今闽中战艘尚有名水车者,然名存实亡矣。”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东北已经沦陷四年多;华北也早就名存实亡。”
四、出处
《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五、关于名存实亡的近义词
六、关于名存实亡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