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国演义中谁草船借剑丰富汉文化使成语什么千古流传

三国演义中谁草船借剑丰富汉文化使成语什么千古流传

来源:赴品旅游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孙权麾下有位大将名叫周瑜,智勇双全,但心胸狭隘,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能。周瑜因水中交战需箭,便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提出只需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若完不成则愿受罚。周瑜心生计谋,想借此机会除掉诸葛亮,便不准备造箭所需的材料,并让鲁肃暗中探听诸葛亮的计划。

鲁肃见到诸葛亮后,诸葛亮提出了借船的请求,希望鲁肃提供20只船,每船30名军士,并要求用青布幔子遮盖,还需一千多个草把子,排放在船的两边。鲁肃答应了,按诸葛亮的要求准备了所需物品。两天过去了,诸葛亮未有任何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请鲁肃上船,说是去取箭。

诸葛亮命令船只用绳索连接,向对岸驶去。那天江上大雾弥漫,视线极差,对面的人看不清。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军士擂鼓呐喊,曹军误以为有敌人偷袭,便命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诸葛亮让军士们故意让船往草把子上靠,如此一来,箭便射到了草把子上,不一会儿,船上便插满了箭。

诸葛亮让军士们迅速返回,曹军发现后欲追,但诸葛亮已远去。鲁肃惊叹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笑曰:“吾用兵之道,亦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今日之胜,乃天助我也。”周瑜得知此事后,自叹不如。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成语。

草船借箭,寓意着运用智谋,借助他人之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还丰富了汉文化的内涵,使得“草船借箭”这个成语千古流传,成为后人学习智慧和策略的重要典故。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