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描绘的是怎样一副情景?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描绘的是怎样一副情景?

来源:赴品旅游

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乐章,更蕴含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

在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是一种人试图融入自然的状态,这种“逍遥”倾向在很多文化中都有体现。而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则常常被视为一个有位格的上帝,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允许人类与其进行对话和辩论。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带有“人与自然对话”的特质。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尝试解读这部作品。我认为,《田园》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来描述田园的各种对象,而是通过音乐传达出一种田园般的氛围。贝多芬的带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从一种与标题相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的标题音乐。比如,尽管《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自订的标题,但其第二乐章优美的慢板,并不像是在描写“悲怆”。同样的,《田园交响曲》也不大可能将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尤其是第五乐章后半部那种指向后期风格的第一小提琴十六分之一音符绵延不断的旋律,与一个富有节奏性的对位主题同时进行,这与田园风光毫无白描之意。

使用“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赏析这首音乐,是基于对贝多芬全部作品的宏观视角。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确远不及后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冲突性,一个只有强烈情感却没有强烈心灵冲突的贝多芬,其对大自然的观点必然是“溶入”、“乐以忘忧”的心情,这恰好是《田园交响曲》的主要情感表达,也是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出来的乐曲内涵。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之美,美在木管的生动运用。以第一乐章前1分06秒为例: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34.0秒后竖笛开始承接这个主题,35.1秒接着双簧管承接主题后,完整呈现第一主题,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从50.0开始,长笛以一个装饰音断断续续如鸟啭般面对乐团的合奏。这样的乐曲风格,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

第四乐章被称为狂风暴雨,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激烈音符。一开始就使用旋律性很强的连续断弓之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当成对位旋律,与第一小提琴的简单旋律形成对比。前者旋律在乐曲中段发展成木管与第一小提琴的对话,后者旋律成为乐团强烈合奏时的基础音型。参考第四乐章的音乐范例:从第4秒开始,就是连续断弓之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对位旋律,而第7秒开始,就是第一小提琴的旋律。这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分,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

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复杂的和声与对位结构,使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此乐段一开始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细主题旋律的作曲技巧,然后带出一个全新的对位副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这样复杂的对位作曲法,至少就表现出一种“温和曲风下隐藏的对立与疑惑”。

《田园交响曲》的整体结构,主观性地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