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郭子綦倚靠在几案旁,仰面向天缓缓吐出气息,宛如灵魂脱离了肉身。他的学生颜成子游在一旁恭敬地站立着,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形体确实可以让人像枯木一样无生气,而心灵难道也可以像死灰一样毫无生气吗?您今天倚靠几案而坐的姿态,似乎与以往大不相同。”
子綦回答说:“偃,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今天我忘记了自我,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你听过了‘人籁’,却未曾听闻‘地籁’,你虽然听过‘地籁’,但未曾领略‘天籁’。”
子游问:“我大胆地请教,‘天籁’的含义是什么?”
子綦说:“大地呼出的气息叫作风,风一旦兴起,便会激发无数的孔洞发出声音。你是否曾听到过那呼啸的风声?山陵间峻峭的地势,百围之木的孔洞,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柱上的横梁,有的像围栏,有的像舂米的臼,有的像水池。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流水声,有的像箭矢声,有的像呵斥声,有的像呼吸声,有的像呼喊声,有的像哭泣声,有的像深沉的回声,有的像鸟鸣声。前面在歌唱,后面在随和。轻风徐来,便有和声;狂风大作,便有共鸣;狂风停歇,万籁俱寂。你是否看到过风过处万物摇动的样子?”
子游说:“地籁是从各种孔洞中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各种竹管中发出的声音。我再大胆地请教,什么是‘天籁’?”
子綦说:“天籁虽然千变万化,但它们的产生和停止都是自身的力量所为,发动者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