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同学认为报名导师组后无需提前联系导师,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即使学校招生目录未列出导师名单,浙大考研网提醒,未提前联系导师直接参加复试是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应在面试前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与导师取得联系,无论是报特定导师还是导师组。
联系导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选择。报导师的应在报名前联系,了解是否已有内定或保送情况;报导师组的则可在复试前联系。联系前应充分了解导师情况,采用导师喜好的方式联系。地点选择上,最好在导师办公室,快下班时亦可。最好先电话联系,征得导师同意后才见面,避免冒昧。
联系方式上,最常见的就是打电话,可从网上查导师工作电话,避免打私人电话。面对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需充分准备,给导师留下良好印象。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和专业知识掌握等。可制作美观的简历,突出个人特点。发送电子邮件也是一种方式,如无法联系到电话,可能有效。我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导师,邮件附有电子简历,不到半小时收到回复,成为成功第一步。
联系内容方面,很多人不清楚如何介绍自己。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个性。见面时准备简历,简要介绍自己。我在邮件中介绍了基本情况和文章,表达了对导师的仰慕。准备英文简历备不时之需。谈话时注意方式,避免不当表达,影响导师看法。例如询问报考人数,应谨慎措辞,避免误解导师意图。
尊重导师方面,从气质、衣着、谈吐等方面注意,尽量与导师习惯一致。联系频率不宜过高,但不宜过低。每次联系提供新内容,避免重复。首次联系可做自我介绍,第二次介绍科研论文,第三次约见面时间。每次通话前短信联系确认导师是否方便。
礼节上,见导师时可带特产或水果,不必太贵,尽量多带一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