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狼图腾》前,我曾以为草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真以为草原就是那么和谐安详。读完此书后,才明白真正的草原是如此残酷。草原精神全集中在狼的身上。在围攻黄羊群时,狼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与团结。它们三面包围,另一面是大雪坑。一些黄羊成了狼的腹中之食,另一些则陷入雪坑,狼将它们封存在了“冰箱”里,来年春天便不用为食物发愁。狼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它们踩点、埋伏、攻击、围堵,组织严密,很有章法。
狼窝被掏后,母狼为了保护幼崽会进行自杀性的抱负。一百多匹军马无疑生还。狼在围追军马时,那些丧子的母狼疯狂地纵身跃起,一口咬透马身侧肋后面最薄弱的肚皮,然后以全身的重量做拽力,不惜牺牲自己下半身为代价。挂在马腹上的狼,就相当于挂在了死亡架上。狼凶猛、残忍中,透漏着令人钦佩、令人折服的精神。这种凝视不屈、敢于敌人同归于尽的精神可歌可泣。
现实中,像狼这样的对手最让人恐惧。如果具有了狼的这种精神,难道还有完不成的愿望?被打断腿的老狼,竟然能坚持逃跑二十多公里。为了逃跑便利,它竟然将受伤的前腿咬掉。当巴图和阵阵追上它时,它依然支撑着身体,摇摇摆摆地站立着,并直视自己的敌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无论谁看了都会被打动。是它的精神挽救了它的生命。
现实中,只要我们具有高尚的精神,就算是对手,虽然在物质上你我竞争,可精神上却对你五体投地。孔子提倡“仁”,却把无数人教化成了“小羊”。无“狼”之时,天下太平,可“狼”来之后,“小羊”便无反抗能力,任人宰割。清朝便验证了这一点。游牧民族不管老少男女,个个都是战士,这点农耕民族不如游牧民族。可游牧民族的马匹无法与农耕民族先进的机器相抗衡。农耕民族的思想使人变得善良,游牧民族的思想使人坚强,具有狼性。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人既不变成任人宰割的“小羊”,也不会变成残忍的“狼”。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读完此书,我总结出一句话:要想成功,必须具有狼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