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公积金缴纳基数的确定方式,包括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计算公式、新参加工作职工的缴存方式以及缴存比例的规定。职工和单位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并经政府审核批准。通常情况下的缴费比例为5到12%,公司与员工同比同额缴纳。
法律分析
公积金缴纳基数的确定方式如下:
1、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3、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通常情况下的缴费比例为5到12%。公司与员工同比同额缴纳,即同样的缴存比例,同样的金额。
拓展延伸
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规则及影响分析
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规则及影响分析是指根据相关政策,公积金缴纳基数的确定方式和调整规则。一般来说,公积金缴纳基数是根据个人工资收入来确定的,通常以月薪作为基础。调整规则可能涉及年度调整、经济指标变化等因素。调整后的公积金缴纳基数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缴纳金额和单位的缴纳比例。对个人来说,缴纳基数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公积金账户的余额和借款额度等方面。对单位来说,调整后的缴纳基数可能会对企业成本和员工福利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规则及其影响分析对个人和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公积金缴纳基数的确定方式及调整规则对个人和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政策,公积金缴纳基数是根据个人工资收入来确定的,一般以月薪为基础。调整规则可能涉及年度调整和经济指标变化等因素。调整后的缴纳基数直接影响个人的缴纳金额和单位的缴纳比例。因此,了解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规则及其影响分析对个人和单位都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第十七条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第十八条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