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试的基础解释是: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
解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解试详细内容】
⒈ 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不送。”《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试各递增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乔》:“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举之法,虽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谓名者何凭也,势不得不杂以贿赂请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义一论试之,视解试为尤轻矣。”⒈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不送。”《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试各递增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乔》:“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举之法,虽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谓名者何凭也,势不得不杂以贿赂请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义一论试之,视解试为尤轻矣。”
二、综合释义
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不送。”《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试各递增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乔》:“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举之法,虽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谓名者何凭也,势不得不杂以贿赂请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义一论试之,视解试为尤轻矣。”解试[jièshì]解试为唐、宋科举之第一道考试;凡欲应科举者须先于本籍州郡参加初试,及格者,始由州郡解送礼部,参加省试。明、清时,解试则改称乡试(参见「乡试」)。
三、网友释义
解试(jièshì,又称州试):是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后来的明、清的乡试,是科举程序中的第一级,因此比较简单,考三天,共考三场。
四、汉语大词典
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即明清的乡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不送。”《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试各递增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乔》:“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举之法,虽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谓名者何凭也,势不得不杂以贿赂请托。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义一论试之,视解试为尤轻矣。”
五、关于解试的成语
一解不如一解 长材小试 初试锋芒 发硎新试 屡试不爽 屡试屡验
六、关于解试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