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小儿的食养卫生一贯非常重视,其对小儿食养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的比成人更为迫切,但饮食的质和量则必须与各个时期的需求恰当地配合,若乳食不当,或过饥过饱,均足以影响其脾胃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小儿脾胃病较多见,如呕吐、泄泻、虫证、疳积等,均属常见疾病。
第二,小儿为纯阳和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春天的花木,欣欣向荣,代谢异常旺盛,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要求殷切,需要不断补充。另一方面小儿机体柔弱,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尚属不足,由于生机蓬勃,往往相对地感到阴液的不足,对水液的代谢需要较成人为高,故易于伤阴而有失液之虞,这就是小儿的稚阴稚阳的情况。在小儿的食养中必须充分注意这些生理特点,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是小儿食养的总原则。
小儿处在不断发育成长的旺盛时期,尤以婴幼儿全身各种器官都在相应地按比例快速生长,是整个小儿时期最旺盛的增长阶段,因此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格外大些。
婴幼儿所需的主要营养素如下
(1)蛋白质。它在婴幼儿体内除了参与修复细胞组织外,还需要其构成新的细胞和组织,因此所需要的蛋白质较成人多。若长期缺乏蛋白质,则会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脑的发育),使身长及体重增长缓慢,肌肉松弛,或出现贫血、水肿等症状,使免疫力下降,易于生病。一般而言,动物性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较植物性蛋白质大,而不同的动物性蛋白质利用价值也有高低之别。
(2)脂肪。婴幼儿每日所需热量大约有40%是靠脂肪来满足的,故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的脂肪比成人为高,达4~6克,6岁以上儿童需要3克或更多一些,占膳食中总热量的30%~50%。脂肪除供给能量外,还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脂肪内的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人乳中含量最高)等不饱和脂肪酸为婴儿所必需,缺乏时可引起体重下降,皮肤干燥粗糙,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症。
(3)碳水化合物。它是供给人体热能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也是构成身体组织不可缺乏的原料。婴儿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碳水化合物在12~15克之间)比成人多,约占总热能的50%。若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在肠内发酵过强,可产生大量低级脂酸,则易引起腹泻;若摄入蛋白质量不足,但摄入碳水化合物过量,会不正常地积存一些脂肪,出现虚胖或水肿,并且易59于感染;若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则会出现低血糖,并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加,形成营养不良症。
因此当婴儿体重不增时,可在膳食内适当增加一些糖分,以提高热量;当体重增加后,糖分供应量就应降低。
(4)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目前认为14种微量元素是人类所必需的,其中除氟和碘外均为金属元素,它们绝大多数与体内有机物构成复合物,以酶、激素及组成细胞结构等形式,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若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多系统功能紊乱,并可引起胎儿畸形及肿瘤,过多则可产生毒性作用。
(5)维生素。它并不供给热量,也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但参与人体中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有20多种维生素,可分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维生素B12、泛酸等)、维生素C等;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婴儿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大,需要从饮食中得到不断且充足的供应。总之,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要求,应根据儿童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给予科学喂养,要求膳食的组成能满足儿童迅速成长和消耗的需要,各种营养素的质量与数量要分配合理,比例恰当。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