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篇22

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篇22

来源:赴品旅游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公元20xx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午夜23时53分。我家天塌地陷!我那相濡以沫、尔鬓厮磨、相知相守、吵吵闹闹近半个世纪的结发妻子突然离世!

  就在一年前当我们先后第一次中风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总是要面对死亡。我们淡定自若,没有畏惧,没有恐慌。我们相约在20xx年春节:再熬上四年五载的,到那时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划上一个远圆满的金婚句号。

  但事与愿违,她突然提前走了,她连个招呼都没有来得及打一下,就走了。临终前的她病的是那样的突然,以至于连最后看一眼令她最放心不下的大女儿面孔都没有来得及,连最后一句叮嘱都没有留下,就不省人事,陷入了深度昏迷之中。她昏迷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劝慰我们:“我没事,不要管我”。最后一次有意识的举动就是用力抓住三弟的衣襟,表示坚决不去医院花钱。最后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了……

  她为了最后心疼我们一场,为了避免长期躺在病榻拖累我们,就那样匆匆地走了。她这一走,永远不会再回返,给我和孩子们留下终身的遗憾;无尽的悲伤;无尽的懊悔和无尽的思念……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她,从前小寨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嫁到了我这里。当时我们家境十分艰难困苦。我家的顶梁柱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母亲又是个溺弱的农村妇女。全家八口人,我生在头长在头,底下丫丫巴巴的五个弟妹。而我却刚刚走出了校门,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挣不了几个工分。

  由于饥饿,严重营养不良,二十多岁的汉子一米七的个头,却只有百十斤体重。以前的相识相知和经人介绍的姑娘,见了我家的境况,都望而却步。在这种家庭背景下、在这种诅咒声中,她却全然不顾,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我家的大门。从此开始了我们近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耳鬓厮摩、相知相守、吵吵闹闹的夫妻生活。

  由于我缺乏最基础的务农劳动和生活常识,养家糊口都很困难。她的母亲一开始并不认为我是个合适的女婿,一直对我们的婚姻持怀疑态度。直到二十年后她逝世前才舒了一口气,放心地说:“我死能闭上眼睛了,我放心了,我的两个女婿都很好”。

  她来到我家跟定了我,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和睦,勤劳致富。她初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嫁入我家后,吃苦耐劳,辛勤劳作,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在我这个充满艰难困苦、坎坎坷坷、命途多舛的家庭里度过了四十五个春秋。

  她进我家门后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就是要照顾卧病在床多年的公公。为了照顾好公公,她向婆婆耐心学会了用面肥只发一个馒头的技巧,学会了做公公病号饭的技巧。每一个个松软的白面馒头,每一杯香喷喷的鸡蛋羹都倾注了她对公公的一片孝心;每一次次清刷便盆,每一次次刷洗被褥,每一个个生活细节都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真谛。

  我的母亲到了晚年,更得到了她悉心的照料。她对母亲关爱宽仁,细心呵护像老小孩一样哄着她,使性情执拗的母亲到了晚年没有受到一点委屈。她总是变着样给婆婆做顺口的吃。母亲爱吃饺子,但又怕给别人添麻烦。她总是常常关上门,背着婆婆偷偷做好,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端到婆婆屋里,给婆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她和妯娌、叔嫂、姑嫂之间也相处的非常融洽。她总是以忍让为怀,不贪奸取巧,和妯娌姑嫂之间以诚相待,在她们之间巧妙地斡旋,避开矛盾的锋芒,化干戈为玉帛。使我们整个大家庭和和睦睦,充满和谐的气氛。

  她和邻里街坊对门搭户一辈子和睦相处,善待每一位左邻右舍的老幼妇孺。大家家里有难事,都爱找她倾诉、探讨。她虽然能坚持原则,对不合理的事情当仁不让,但从未因琐事和别人争吵过,几十年如一日,在大家中获得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好口碑。

  和世上所有母亲一样,她最疼爱自己两个女儿,为了她们,她会粉身碎骨。她说她在娘家上够了班(下地干农活),每天风吹日晒雨淋,对于一个身体溺弱的姑娘来说,确实是一件叫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她嫁到我家本想做一个全职家庭妇女,不再干地里的农活。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为了挣点工分,他没有这样做。有件事对她触动很大,那就是女儿看见邻家的孩子吃白面馒头、吃炸饼油条,回来便跟他妈要。她为此严厉地呵斥了孩子:不许馋别人吃东西!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母亲来说是一件多麽的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呀!孩子们天天吃破米粥、玉米面饽饽,很想吃点细粮。因此,她毅然决然地扛起锹、槁、木、镰、锄,加入了生产队上班的行列。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干起了农活。下班后还要做饭,洗碗,馇食、喂猪,压碾、洗衣、打理孩子,每天累得焦头烂额。就是为了挣一点工分,减轻点我的负担,让孩子们能吃上顿白面馒头。这样她一直坚持到散社为止。

  她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农民的女儿,登不了大雅之堂,一生平淡,在这个世上既没有创下什么辉煌,也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万贯家当,但是在我和孩子们心中,她一生丰功伟绩。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像金子一般闪光。

  四十五年弹指一瞬间,但却又是一段漫漫而又冗长的人生旅程。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四十五年的生活,她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生活中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鲜活而又凄苦,生动而又辛酸!如今她抛下我们父女走了,永远地走了,永远不会再回返。你去吧,放心的走吧,希望在天堂不要再辛苦,不要在惦念,不要在牵挂,我和孩子们会好好生活地。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