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这个每年夏天都会在全世界猖狂肆虐的登革热,导致了2位广州市民不治身亡,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开始了大范围大面积灭蚊行动。
众所周知,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机型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而埃及斑蚊是登革热病菌的主要携带者。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直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接触等途径传播。
目前,临床缺乏登革热的有效治疗药物,预计每年有2万名感染者死亡,有50万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为亚洲和美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健康保健负担。
登革热病毒血清有4个不同的类型,初始感染一个类型通常症状比较温和。感染第二种血清型则会引发严重症状,包括让人衰弱的发烧、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内出血。登革热专家相信,要延缓第二次感染的并发症,一种疫苗必须提供针对4种血清型的均衡保护——这就让疫苗研发工作十分困难。
不过,日前传来了好消息——拉丁美洲的登革热疫苗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接种者的病毒感染率下降了60.8%。
在东南亚的早期试验中,1万多名儿童和年轻人接受了3剂疫苗。除了减少登革热的总发病率外,该疫苗还将严重病例减少了88.5%。但是对抗2型血清的有效性仅为35%,而这是当时该地区最流行的血清型,因此削弱了疫苗的整体功效。
而拉丁美洲试验纳入了5个国家的20875位参与者,年龄在9-16岁,结果显示,该疫苗将住院率降低了80.3%,并且对抗2型血清的有效性为42.3%。
鉴于这些研究结果,此疫苗可望于明年被批准使用,成为首个进入市场的登革热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