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宝宝口齿不清经常困扰着爸爸妈妈,严重影响了爸爸妈妈与宝宝的沟通。大约80%的脑瘫儿童有言语、语言及沟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发声障碍、共鸣障碍、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
呼吸方式造成的口齿不清
脑瘫宝宝由于脑损伤造成肌肉运动异常,累及胸壁、腹壁肌肉,导致呼吸肌群收缩力量减弱,肺部扩张范围减小,或是呼吸与发声运动不协调,都可能会造成宝宝说话时呼吸支持不足。主要表现为:
音量偏低或难以维持稳定的音量,刻意大声说话时容易出现肩部上抬的动作。
一口气说的字数较少,说一句话的时候容易在不恰当的地方停顿、语速减慢。
由于长期存在某些呼吸障碍,引起了继发性嗓音问题,如发声费力、嗓音粗糙、气息声重等。
这些问题都间接影响着宝宝的言语清晰度。
肌张力障碍造成的口齿不清
痉挛型脑瘫
由于肌张力高,宝宝说话时颈部、口面部及舌紧张,从而造成说话不清楚。治疗方法如下。
颈部放松:放松状态下,头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同时有利于缓解发声的紧张。
口面部的放松:对咀嚼肌、唇周围的肌群进行按摩。
舌部感知觉及运动训练:通过舌部敲打及刷舌来放松舌头,同时配合伸舌、舌舔嘴角等针对灵活性的训练。
呼吸训练:通过缓慢呼气的训练提高宝宝控制呼吸的能力。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宝宝肌张力可高可低,随年龄改变。婴儿期多出现肌张力低下,会有流口水、进食困难等问题,说话声音较小,且句子较短。治疗方法如下。
增强口面部肌张力,对口面部肌群进行快速按摩,增强肌力。
进行下颌闭合、唇闭合等训练,改善肌张力异常。
通过仰卧位拉起等训练,增强腹肌肌力。
共济失调型脑瘫
这类宝宝也存在肌张力偏低的问题,同样要进行增强肌力的训练。
对于脑瘫宝宝来说,除针对异常活动和肌张力等进行纠正外,纠正构音问题、改善呼吸与发声协调性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言语语言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
除了上述提到的呼吸和肌张力问题,脑瘫宝宝的认知能力作为发展语言的基础,对于语言发育非常重要。在对宝宝进行言语训练和引导时,应注意视、听、触等多感官途径输入,将言语的练习融入游戏,增加趣味性,激发宝宝的沟通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