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坚持科学发展”和第六章第三节“实现中国梦”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2—16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12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必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
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5000字,不足或超过规定字数均扣分,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插入自己实践的图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6)凡引用他人文献必须注明出处,文字重复率不得超过20%,否则打回重写。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中国梦”、“美丽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开展“红色之旅”实践活动,深入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2.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如围绕“红色中国梦”、“青春中国
梦”、“民生中国梦”、“草根中国梦”、“志愿中国梦”等角度确定主题。
3.开展以“关注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围绕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等选题进行调研与分析
4.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调查
5.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6.大学毕业生求职现状调查研究
7.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8.近年来大学生出国留学情况调查
9.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
10.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11.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研究
12.大学生创业精神状况调查与分析
13.当地商品房价格及变化趋势调查研究
14.当地城镇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居住面积、购房的承受力、困难、希望和要求)
15.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6.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人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7.电商对传统商业形态影响调查研究
18.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
19.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0.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如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
21.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调查
22.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3.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24.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25.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6.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7.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等)
28.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29.对所在地环境污染类型、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30.本地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31.居民对恐怖主义认识情况的调查
3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3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34.当地适龄儿童教育情况调查
3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36.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37.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调查(如食品安全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等)
38.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9.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40.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41.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2.调查当地村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老百姓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43.调查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比如,土地承包过程、宅基地发放、提留征收、教育经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的途径
44.当地实施“三万工程”情况调查(即“万名教师读书活动”、“万名教师技能比赛”和“万名教师素质培训”)
45.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当地耕地保护情况调查(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48.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49.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及解决思路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5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53.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54.对当地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5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56.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57.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
5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各项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9.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调研
60.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61.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学杂费等)
62.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63.城镇化转型中的“城中村”现象调研
64.农村荒芜化现象探究
65.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发展调查
六、时间安排:
20__年7月5日放假—8月31日开学之间。
特别提示: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认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按时提交报告。
附件一: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装订时放在正文前面)
附件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封底格式
附件一:
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籍贯: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人签名:
20__年月日
附件二:封面格式
武汉工程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__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