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y
Review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0. 10.
1.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
2.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3.2010年经济热点
4. 2011年经济热点
5. 政策方向
《 摘 要 》
2011年经济增速将回落到8.5%:2010年中国经济经过第一季度的高点,第二季度开始
放缓,但全年经济增速将保持 9.8%的较高水平。2011年随着先进国家经济恢复的迟延出口
大幅减少,投资与消费增速放缓,全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 8.5%
投资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度宽松信贷支撑下的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惯性投资和 2011年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等原因,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将持
续。同时,受收入分配制度扭曲和通货膨胀侵蚀的影响,居民消费仍将在低位徘徊;受人民
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将加重进出口
通货膨胀有恶化趋势:低利率下的流动性泛滥和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自然灾害导致的
食品价格上涨等促进通货膨胀,保守估计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会维持在 3.2%左右。处于对
资产泡沫破裂的担忧,政府难以对通胀作出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通胀在 2011年会进一步发
展到3.8%左右的高位
经济刺激战略的退出面临两难选择:中国政府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刺激计划在维持了经
济高增长的同时,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通货膨胀恶化以及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等负面效
应也日益显现。如果此时收紧信贷不但会使投资大幅下滑,也会增大资产泡沫破裂带来的金
融风险,预计政府维持货币和财政政策维持刺激的概率更大。2011年,中国政府将实际执行
“松财政、稳信贷”的政策,财政政策将稳中偏松,信贷政策上半年保持稳中偏紧,下半年
稳中偏松
政策趋势:中国今后几年将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在整个十二五规划中致力于由投
资、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产业政策方面会通过碳
税政策逐步抑制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加快产业的结构转型;(2)从鼓励内需方面,
会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官方版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3)贸易政策方
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减少贸易摩擦(4)投资政策方面,逐步向民营企业进行
信贷倾斜,通过“新36条”的实施,修正近年来由于国进民退造成的民间投资衰退
1. 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
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加大
□
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强劲反弹,到2010年一季度达到本轮周期的高点
–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使得中
国经济迅速从谷底反弹,2009年全年增长9.1%
.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同比增长率达11.9%
□
随着政策效力减退和政府推出调控政策,从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但全年经
济增速仍可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
从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下降周期,增速有所放缓
.
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为10.3%,与一季度相比明显下降
–
预计第三第四季度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9%线和8%线,全年经济增长仍可望达到9.8%
中国 GDP季度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2007Q1-2010Q2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2010Q3-2010Q4预测
□
由于流动性过剩和外部冲击,通货膨胀率逐步攀升,到7月份已创下本轮通胀新高,未
来走势不容乐观
–
为了刺激经济,中国央行在2009年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空前膨胀,逐步
推高通胀
2009年全国新增信贷总额达9.6万亿元,创下历史记录
.
过剩的流动性在2009年没有造成明显的通胀,但随着流动性逐步进入实体经济,通
胀压力开始显现
–2010年中国和世界各地先后经历了旱灾和洪涝灾害,粮食减产,粮食价格上涨并推动
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这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
–
虽然进入2010年以后,政府已经认识到面临通胀风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并进行价
格干预,但由于政策力度不够和政策效应滞后,通胀并没有得到控制,一些游资轮番
炒作各种商品,居民通胀预期正在逐步强化
.
2010年1-8月,通胀率持续上升,至今没有放缓的迹象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一些价格暴涨的商品进行了打击投机调查,部分商品价格
一度回调,但干预很快失效,价格再度上涨
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仍维持可观增速,但对部分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下降,未来增速可能会缓慢下滑
–
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推出了减免汽车购置税、家电下乡等政策刺激消费,一些居民
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推动2009年消费快速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5.5%
.
2010年上半年消费同比增长15.3%
.
但随着政策的刺激效果逐渐弱化,消费增速开始放缓,汽车家电产品已有供过于求
的征兆
–目前分配体制的结构性失衡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障碍,刺
激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困难很大
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单位:%)
□
投资增速稳步放缓,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快速增长,投资率达到历史高位,2010年开始冲高回落
.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
30.1%,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
.随着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公共项目逐步完成,投资增速必然放缓
–中国政府为了控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而推行调控政策,也压制了投资增长
.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中国房地产泡沫空前膨胀,通胀压力也逐步积累,从
2009年下半年起央行已经开始控制信贷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
.
2010年以来,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压缩过剩产能、节能减排的政策,一些高能耗、高
污染的企业被关、停、并、转,一些企业的扩张计划被否决,投资增长受到抑制
–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延续性,且中国政治体制结构存在着对地方政府鼓励投资
的激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会相对下降,但绝对增速仍然可观,占GDP的比例还可
能上升
.
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速逐步放缓,但民营企业的投资却稳步上升
.
2010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3.2%,虽然比2009年全年增幅有所下降,
但增速仍然高于消费和净出口增速
–
预计201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同比增长20.3%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都大幅攀升,由于结构因素贸易顺差呈现前低后高之势
–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中国对外贸易从2009年的谷底强劲反弹
.
2010年1-7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47.2%,出口同比增长35.6%,贸易总额同比增长
40.9%,到7月份为止,由于累计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累计同比下降
21.9%
–
五月以后出口增速已经超过进口增速,且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贸易顺差有望收复失地
.
中国出口商品中来料加工制成品占最大比例,需要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因此出口
变动往往滞后于进口变动
–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贸易顺差可能增加,开始推行鼓励进口、维持贸易平衡的政
策
.
如果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中国将面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还可能遭遇贸易
保护主义
–
预计全年累计进口达1.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出口达1.5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29.2%,顺差同比下降2.6%
2.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经济增速将放缓到8.5%
□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较2010年低1.3个百分点,下降至8.5%
–2011年1季度,中国经济将仍然处于下行通道
.
2008年底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逐步完成,信贷政策收紧,以及受2010年一季度基数
较高的影响,201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可能下降至8%左右
–
从2季度起,经济增速可望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相对缓和
□
增长结构上消费仍然难以替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
–固定投资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反弹趋势,仍然维持较高增幅
.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下行到局部低点,从二季度起,由于十二五规划的
新公共投资项目开始启动,投资增速再度上升
.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6万亿元,增速为16.8%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
.
由于政府刺激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退出,2011年消费增速将有所下降,但由于
经济形势较好,消费仍将维持增长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望达到16.7万
亿元,增长13.2%
–
先进国家经济下滑,中国进出口增速将大幅下降
.
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增长10%,出口增长8%,
通货膨胀加大
□预计2011年全年通胀率为3.8%
–
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会助长国内
物价水平
.
由于受2009以来流动性膨胀和农业欠收的影响,2011年初通胀率可能偏高,然后随
着紧缩效应和政府干预的影响,通胀率可望下降
□2011年人民币汇率主要取决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可能呈现兑美元小幅升
–
目前,中国央行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确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果美元兑其他主要货
币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如果美元走强,人民币则可能小幅贬值
.
预计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总体上会小幅升值4.3%
3. 2010年经济热点http://www.3722.cn/
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2010年8月16日,日本公布了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总产出,正式确认了被中国大陆超越
的事实
–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名义GDP为1.29万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同期产出为1.38万亿美元
–
事实上,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lan Heston, Robert Summers and Bettina Aten的
研究,依据购买力平价,中国在1994年即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1
□国际舆论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示关注,而中国政府和民众则反应冷淡
–
中国强调中国人均GDP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人均GDP排名处于100位左右,在世界上仍
属于较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
很多媒体还认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可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一些
媒体甚至认为发达国家大肆宣传是有意“捧杀”
–中国国内反应冷淡的主要原因包括:早在意料之中以及经济数字不再是民众的焦点
.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是迟早的事,中国
政府和民众对此早有预期,因此并不觉得“惊喜”
.
而且民众不再过度关注于经济规模的排名,并认识到GDP总量数据并不等于经济实
力,更为关注贪腐、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等经济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规模的增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提高;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一些不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和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
实力
–但是,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也将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需要承担更多
的国际责任和压力
.
随着绝对规模越来越大,中国被要求承认更多的国际责任,例如2009年哥本哈根气
候大会时,欧美发达国家把中国作为主要目标,要求中国承担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
义务,未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一些援助、优惠政策等,也可能被削减取消
“新 36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新36条”)鼓励民间投资
.
“新36条”出台是希望民间资本能在4万亿计划后起到继续拉动经济的作用,同时部
分修正救市产生的影响
–
实际上“新36条”并非政府第一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
.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
见》(简称“非公36条”),明确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然而由于
缺乏执行的细则,民间投资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反而愈加恶化
–
与“非公36条”相比,“新36条”增加和细化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领域
.
“新36条”明确鼓励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
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市政公用、政策性住房建设、医疗服务、教育和社会培
训、社会福利、金融、商贸流通物流、国防科工、国企重组
□民间资本进入各个垄断行业困难重重
–民间资本不具备独立开发石油天然气勘探的空间,参与油气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备以
及销售工作更具有自主能力
.
国内可供勘探开发的陆地区块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巨头所垄断,而中海油则
拥有大部分海上区块的开发权,民营公司取得区块开发权的可能微乎其微
.
2010年8月8日,中石油拿出海内外119个涉及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总
投资额近6000亿元的项目,率先到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与当地企业接洽,希望引入
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显示出鼓励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
民营企业大规模进入火电、水电和核电建设不现实
.
目前火电企业利润受煤价上涨挤压,而煤电联动迟迟难动,行业进入“不赚钱”阶
段,很难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就水电而言,已有的水电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民
营资本只能做一些规模较小的水电开发
.
核电因为其资本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非普通民企能够承担的,且核
电由于盈利前景广阔和利润丰厚,民营资本面临几大电力央企有力的竞争
.
目前在在很多新能源领域,例如太阳能光电和光热设备制造等民间资本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