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课题 |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3 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 1 用等效的方法得出描述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2 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图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学习,体会描述复杂事物的复杂性,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态度。 2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交变电流知识,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周期、频率的概念,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 | |||
教学方法 | 诱思探究教学法 | |||
教学手段 | 小灯泡(6V、0.3A) 手摇交流发电机模型 多媒体投影仪 | |||
板面设计 | ||||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1)周期: (2)频率: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
2.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 (1)交变电流峰值(Im、Em、Um): (2)交变电流有效值(I、E、U): 1) 有效值: 2) 正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3.课堂小结 4.作业 |
教学过程 | 教法运用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线圈中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 ![]()
2、图象法: 如图所示 [师问] 试确定 [生答] [教师指出] 线圈转动一整圈,交变电流就完成一个周期性变化。这说明,线圈转动速度越快,交变电流周期性变化的越快。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用那些量来描述交变电流呢? |
由学生自我重现正弦交流电理论推导过程。教师提示如下关键点①研究对象。②垂直切割速度。③等效电路。④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把两图结合起来分析,增强分析图象的能力。以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结合。 |
教学过程 | 教法运用 |
二、讲解新课 首先考虑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交变电流变化的快慢呢?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交变电流跟别的周期性过程一样,是用周期或频率来表示变化快慢的。 (1)周期: 我们把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 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s。 (2)频率: 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 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Hz。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 [说明] ①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② 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跟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有关。 [演示实验] 把小灯泡接在手摇交流发电机模型的输出端。当转子的转速由小增大时,我们看到,小灯泡发光的闪烁频率也由小增大,当转子的转速大到一定程度,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太快,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的缘故,所以眼睛已不能分辨灯光的闪烁。这就是为什么照明电是交变电流,而电灯亮时看不见一闪一闪的原因。
|
启发式提问 我们以前学过那种典型的周期性运动?在周期和频率的定义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与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让学生感受物理规律内在的和谐与同一性。
通过实验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
教学过程 | 教法运用 |
2.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 (1)交变电流峰值(Im、Em、Um):指交变电流各个参量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表示交变电流的强弱或电压的高低。实际中需要考虑。 例如: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应需要知道交变电压的最大值,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高于交变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有可能被击穿。 (2)交变电流有效值(I、E、U): [思考与讨论] 如图所示的电流通过一个R=1Ω的电阻,它不是恒定电流。 (a)、怎样计算通电1s内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 解析:图象反映的交变电流可以分为4段。前半个周期中,0---0.2S内,可看成电流大小为1A的恒定电流,0.2S---0.5S内,可看成电流大小为2A的恒定电流.后半个周期的电流与前半个周期方向相反,但产生热量相同。 交流电的热量: ![]()
(b)如果有一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恒定电流通过电阻R,也能在1s内产生同样的热,这个电流是多大?
|
结合[思考与讨论]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放手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找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教师再略做点评。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
教学过程 | 教法运用 |
恒定电流的热量: ![]()
[教师指出] 1) 有效值:(抓三个相同)让交流与恒定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它们在一个周期内内产生的热量相等,把恒定电流的值叫做这个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2) 正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说明]
练习1 试写出我国生活用电的规律表达式? [学生]
[析] 生活用电的有效值U=220V,频率f=50Hz,所以
|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等效思想的应用。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