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中考第一轮复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一.中考概况:从历年安徽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23;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1.系统复习本章知识点;2.通过认识误区的解析,突破本章知识盲点和难点;3.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强化训练,了解中考常见题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基础知识复习1.温度和温度计。2.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3.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易混知识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征。(2)液体沸腾的特点。(3)对“白气”的理解。二.强化训练、典型例题1.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2.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3.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的缘故。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5.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n0XXX249XXXX8582797XXXX7571676461(1)该物质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3)在8min-14min是热过程(选填“吸”或“放”),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7.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XX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8.如图,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请同学们完成探究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