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治条例是什么意思

自治条例是什么意思

来源:赴品旅游

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自治条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相关领域中扮演重要的地方立法角色。

自治条例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以自己的名称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地方政府在制定自治条例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上级法规,同时也必须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基本民生需求。自治条例是地方立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填补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在特定领域中无法覆盖的空白部分,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比如,某些地方为了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采取了针对性的立法措施,制定了相关的自治条例。此外,自治条例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也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自治条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国务院和上级法律、法规的认可和审核。自治条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同时,自治条例的实施、执行和修订也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自治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有何关系?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地方性法规是指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治条例在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填补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无法覆盖的空白部分,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制定自治条例时,须遵守法律和相关规定,同时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自治条例的实施、执行和修订也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五条 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