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赴品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及笄结构 及笄的结构是什么

及笄结构 及笄的结构是什么

来源:赴品旅游

及笄的结构是:及(独体结构)笄(上下结构)。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注音是:ㄐ一ˊㄐ一。词语解释是:及笄jíjī。(1)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引证解释是:⒈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引《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网络解释是:及笄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7、综合释义是: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8、网友释义是: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9、汉语大词典是:《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哲》:“女年甫及笄,有容色。”。10、国语辞典是: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1辞典修订版是: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零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及笄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及笄详细内容】

⒈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引《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二、网友释义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三、国语辞典

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四、其他释义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五、关于及笄的成语

驴生笄角  剑及屦及  剑及履及  朝不及夕  后悔不及  

六、关于及笄的诗词

<<《鹧鸪天·一□青春正及笄》>>  <<《补悼亡作·二八于归正及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及笄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fupindai.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