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云平台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赴品旅游
第18卷第2期2019年4月

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8 No.2Apr. 2019

Journal of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高职院校云平台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杜文龙朱旦晨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云平台教学情况,在深人调查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云平台;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2434(2019)02-0037#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loud Platform Teaching

Stat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 Wenlong ZHU Danchen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cloud platform teaching stat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ultimately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cloud plat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tatus

0引言

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如何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

2006年,云计算概念开始提出,2008年,云计算

引入教育领域。2012年,教技〔2012〕5号文《教育信 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明确指出,推 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 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 下,云计算与教育的融合得到快速发展,并出现了许 多云计算教育平台。2015年1月,国发〔2015〕5号 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 新业态的意见》⑴明确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 本普及的目标。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 广泛。本文将重点研究各种云计算教育平台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9d1d1

1云平台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2]

为了了解云平台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

时发现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制订有效对 策,课题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开展调查。

1)教师云平台教学现状与分析。对于教师的 调查,以课题组成员在全国开展的信息化教学培训 为契机,对参加培训的1 000名教师开展调查,主要 从基本情况、信息化教学意愿、云平台应用、主要影

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 一表8 所示。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8年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一

66021);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通信技术%( PPZY2015B191 #

作者简介:杜文龙(1973-),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

以《网络基础》课程为例”(2018-R-

3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月

表1

培训对象来源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专院校

信息化培训对象来源调查情况

人数120650230

百分比12%65%23%

影响因素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其他

表8用

人数335431234

34%43%23%

表2

培训对象学历

研究生

科信息化培训对象学历情况

人数863129比86%13%为培训对象是以高职院校为主。

由表2可以看出,参加信息化培训的教师中,研 究生学历占86%,本科学历占13%,专科学历占 1%,说明参培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高。由表3可以 大专

8

1%

表3

信息化培训对象职称情况

培训对象职称

人数比教授111%畐5教授29129%讲师58058%教

118

12%

表4

信息化培训对象年龄情况

对象年人数比

50岁以上81%40〜50岁10210%30〜40岁40941%30岁以下

481

48%

表5

信息化培训意愿情况

培训意愿人数比

愿意77177%愿意18919%无所谓

40

4%

表6

参与信息化教学情况

教学人数比参与过83283%没参与

168

17%

表7

云平台使用情况

使用效果人数比

非常好43944%一般35235%不理想

209

21%

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信息化培训的教师本科 院校120人,占12% )高职院校650人,占65% ;中专 院校230人,占23%。高职院校人数较多,主要是因

看出,参加信息化培训的教师中,教授占1%,副教 授占29%,讲师占58%,助教占12%。其中,讲师和 副教授占总人数的87%,说明副教授和讲师是信息

化教学开展的主力军。由表4可以看出,参加信息 化培训的教师中,50岁以上占1%,40〜50岁占 10%,30 ~40岁占41%,30岁以下占48%。40岁以 下占总人数的89%,说明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以年轻 教师

由表2至表4可以看出,在利用云平台开展信

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学历较高,为信息化教学 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参与 信息化教学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学习新技术, 及时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由表5至表8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于利用云 平台开展教学比较支持,但总体教学效果不好,主要 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较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法,没

有能够充分发挥云平台的资源优势。

2)学生云平台学习现状与分析。为了了解高 职学生利用云平台学习的情况,现对淮安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1 0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 表9一表12所示。

表9

学生学习方式情况

学习方式人数比

在线72572%普通

275

28%

表10

学 情况

对象年人数比全部12112%80%24124%60%

41942%40%

219

22%

由表9可以看出,有72%的学生比较喜欢在线

第18卷第2期

杜文龙等:高职院校云平台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9

表11

学习效果较好一般

在线学习效果情况

人数518482

百分比52%48%

微课,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微课形 式也比较单一,有的只是PPT录屏,人物出镜较少, 且视频质量较差,学生学习容易疲劳,激情不足,最 终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2)

台的课程资源,仅有部分学生浏览和学习,简单完成

比58%42%

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教学效果差。对于云

表12

硬件环境具■&不具备

信息化硬件环境情况

人数577423

部分作业,学生总体参与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造 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 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课前课后和线上线下教 学环节设计不紧密,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也无 表13

线上线下结合情况

教学结合度

人数比

紧密35335%一般

647

65%

表14! 线学

情况

是否坚持人数比坚持78979%具

211

21%

学习方式,28%的学生比较喜欢传统教学方式,说明 新时代的学生以在线学习为主。由表10可以看出,

只有12%的学生学习完所有的课程资源,24%的人 完成80%的资源学习,42%的人完成60%的资源学 习,学生学习课程资源参与度不够。由表11可以看 出,4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52%的学 生认为教学效果较好,说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 问题。由表12可以看出,有42%的学生认为在线学 习硬件环境不具备,说明硬件环境有待改善。由表 13可以看出,有65%的学生认为云平台混合式教学 结合不紧密,说明教学模式有待改进。由表14可以 看出,仍有79%学生继续坚持在线学习方式,说明 学生对于云平台学习方式的认可。

通过对表9至表14进行分析发现,利用云平台 学习是目前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但由于 学校硬件环境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原因,导致 在线教学效果不理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 提升。

2利用云平台开展教学的主要问题 分析

1)课程资源不丰富,学生在线学习需求无法满

足。对于云平台课程,正常情况下,一门课程需要 100个左右的微课。但是,目前大部分课程由于经

费问题,微课数量严重不足,有的只有30个左右的

法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导致教学效果差。这就需要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 提升教学效果。

3)

学习硬环境不到位,在线学习不畅。对于

多数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建设了许多在线课程,但由

于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不健全,常常出现课堂上无法 登录、网速慢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因 此,只有建设好快速安全的无线网络学习环境,才能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4)

平台功能不完善,课程考核支持度不够。

前,在线学习平台很多,部分平台功能比较简单,仅 是资源存放的仓库;网上测试无法进行,有的即使可 以进行,也仅是客观题的测试,主观测试题目无法完 成。同时,平台对于学生的视频学习、文本学习等动 态数据以及教师教学的实时数据无法进行统计,不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也不便 于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进行过程管理。

)利用云平台开展教学的应对策略[3]

1)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

教学水平。首先,加强信息化开发技术培训,让教师 掌握开发PPT课件、文本、微课、动画等课程资源的 信息化技术。其次,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让教师学会利用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全 面了解云平台的各项功能,能将线上和线下资源有 效结合起来,提升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 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不断提高 学习效果。再次,制订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 制度,确保信息化培训有序开展。制订信息化培训 选拔制度,实现分批次、多层次培训,优先考虑意愿 强烈、基础好的教师;制订培训考核制度,确保教师 参加完培训后,能将新技术应用到课程开发和教学 过程中;制订保障制度,包括资金支持、职称评审、年 度考核等方面,确保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40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月

2)

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 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还

包括学生个人和小组成员,甚至在线学习平台,因为 它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从而多角度给予学生评 价。其次,采用过程化评价方式。学习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结果。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仅 关注学生期末考试,而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过程评价, 包括学生课程资源学习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网 上测试情况等,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平时的学习, 而不是最后期末考试的冲刺。再次,采用线上线下

合 价 。 教学活动过 上教学求。首先,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课程大纲、 学习指南(任务书)、教学指南(教案)、课件、习题 库、测试题库、素材库、案例库等,不仅便于教师开展 教学,还要便于学生学习。其次,课程资源形式丰富 多彩,包括文本内容、PPT、微课、动画、视频、测试等 多种课程资源形式,满足“互联网+”环境下“〇〇 后”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再次,课程资源展示 平台丰富多彩,包括线上和线下平台。课程所有电 子资源应在云平台展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 需求。同时,对于实验设备、教学环境、工程现场等 不便于线上展示的学习资源,可通过线下形式进行 展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线上线下学习氛围。

3)

搭建良好的硬件学习环境,促进信息化教学

的有效开展。首先,搭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一 方面,要建设覆盖广、速度快的无线网络环境,确保 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建设性能稳定的实 验室网络环境,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 次,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现在市场上满足线上教 学的平台很多,在开展教学时,最好选择功能比较完 善的平台。不仅要求能将课程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展 示,更要要求平台具有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分析功能, 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有效调整教学内 容,既保障教学内容不遗漏,也保证教学内容不重 复,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 学效果。首先,从线上和线下开展教学。一方面,利 用线上资源可以开展视频学习、网上测试、网上评价 等,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实验内容、现 场操作等不便于网上实施的内容,可通过线下方式 开展。线上和线下资源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充分调动线上和线下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资源 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 度开展教学。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 心开展教学。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 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再次,采用混 合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既有线上资源,也有 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混合;教学过程中线 上教学嵌入线下教学,线下教学嵌入线上教学,实现 教学过程的交叉混合。

5)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首先,采用多元化评价

活动,又包含线下教学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评价 过程中,要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有效结合,给予学 生更加合理的评价。

6)深度挖掘云平台数据,为教学管理提供重要 支撑。首先,以课程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数 据,包括课程资源学习参与情况、测试情况、拓展资 源学习情况等,全程动态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同时, 还可以了解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情况,把握教师的教 学动态。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纵向了解学生在线学 习情况。从大一到大三,全面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 况。通过阶段性的分析数据,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 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再次,以教师为中心,横向 和纵向了解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情况。了解同一门课 程不同班级教学情况;了解同一门课不同学年教学

情况;了解同一教师不同在线课程的教学情况。这

样,能给予教师更全面的评价。

4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利用云平台开

展教学活动,是广大高职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只有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才能 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国发〔2015〕5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Z] .2015.[2]

陈泓宇.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探究——

《摄影用光的光向》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4): 132-134.[3]

何坤,郜霞.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与分

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84-87.

[责任编辑:缪宁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