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锦鲤养殖中应注意的环境因素

来源:赴品旅游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 动物科学 锦鲤养殖中应注意的环境因素 武焕阳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在锦鲤饲养过程中发现,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水环境的恶化或突然变化所引起的,如果水质不好,锦鲤很容易发病,因此控制好 水质是养殖锦鲤的关键。就水温、氧气、氨氮等方面介绍了环境因素对锦鲤的影响,旨在为锦鲤饲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锦鲤;养殖;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9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 1)05—0329—01 饲养锦鲤时,要保证鱼塘的环境清洁,如果水质不好, 锦鲤就容易产生应激并且容易患病。评价水的质量包括一 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参数,现重点探讨这些因素对 于锦鲤健康的影响。 1温度 除了与水中的氧含量密切相关之外,与温度相关的健 康问题还涉及寄生虫的活动、产卵以及免疫应答等方面。 在春季和秋季,许多寄生虫繁殖速度都很快.而锦鲤在此时 不爱活动,对寄生虫抵抗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向池 中加入合适的杀虫药物,同时向饲料中加入一些增加鱼体 免疫力的药物即可解决这个问题【l1。在春季,随着光照时间 的延长和水温的回升,雌性锦鲤体内的性腺开始成熟,只 有当温度超过20℃时才能诱发雌性锦鲤产卵。如果达不到 以上温度,雌性锦鲤就会因为不能产卵而处于应激状态,从 而诱发其他疾病。温度还能影响卵和幼鲤的发育,例如发 育过程中,温度居0变可能导致畸形,通常为骨骼特别是脊柱 畸形,甚至导致死亡。 温度对于锦鲤的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在低于12℃ 的条件下,锦鲤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但很多细菌和病毒在这 个温度下仍具有活性,此时锦鲤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发 病。当温度由1O℃逐渐回升时,锦鲤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 才能使免疫系统恢复得较好,而对细菌来讲,只需要以上温 度的1/2即可进行繁殖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温度剧变是由 于水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秋季温差较大,水温变化较大, 水体很容易出现大的对流,水温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的健 康。因此,逐渐地控制水温的变化非常关键。 2氧气 如果池水中含氧量不足,锦鲤就会停止摄食,精神不 振,常见锦鲤在水面“浮头”,这种应激不仅直接影响其健 康,而且容易使其感染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如果池塘中的 含氧量较低,夜晚不注意增氧,在夏季的早晨,则可能会看 到一些死亡的锦鲤浮于水面。因此.晚间和清晨要特别注意 对池塘的增氧。相反,如果水中的空气过饱和,就可能引起 气泡病,就是在皮肤和鳍上有气泡,这些气泡是由所有的水 中溶解气体形成的气泡。其中80%是氮气。如果不对这种过 饱和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鱼就会因气泡进入血液循环并 进入重要组织,如鳃、眼等而死亡。夏季在植物茂盛的池塘, 作者简介武焕阳(1986一),男,河北廊坊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水 生动物环境毒理学。 收稿日期2011一O1—24 由于过度的光合作用,经常发生氧气过饱和的情况。 3氨和亚硝酸盐 即使是一个有良好过滤系统、维持很好的池塘,有时也 无法控制池塘中氨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例如,在池塘用 药,就会把生物过滤器中的硝化菌杀死,结果使氨氮浓度升 高,成为毒性代谢物,不能再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 又不能转化为相对无毒的硝酸盐。氨和亚硝酸盐浓度升高 对锦鲤的健康影响很大,包括鳃部炎症、机体失常、血液携 氧能力降低、皮肤和肠黏膜发炎、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神 经系统损害等。因此,发现氨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应及时 换水,同时向池中增氧,降低氨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日。 4氯 自来水中过多的氯和氯胺能够引起锦鲤的呼吸性疾 病,因为氯能损害鳃黏膜。而氯对锦鲤的致死浓度随一系列 水质参数的改变而改变,溶氧、污染物、pH值、温度等,都会 增加氯对锦鲤的毒性。一般情况下,残留氯的浓度为0.2~0-3 mg/L时,对大多数鱼都能很快致死,而以上浓度的1%N会 弓1起慢性毒性作用。除去自来水中的氯并不困难,只要在空 气中放几天即可去除,曝晒、充气都可加速去除水中的氯。 5水藻及污染物 微藻能够制造“绿水”,大多数情况下“绿水”对锦鲤无 害,甚至有益,因为水中的微藻能够制造氧气并使水“活”起 来。但“绿水”也能造成水体pH值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幅度 很大,使锦鲤产生应激。有些锦鲤可能会由于水藻粘附于鳃 而导致呼吸障碍。像其他植物一样.水藻也会在夜间吸收氧 气,而夜间的水体本身氧气就不充足,这样在夏季的夜晚或 凌晨,水体的含氧量会急剧降低,导致锦鲤“浮头”,甚至死 亡。因此,夏季经常检查水中的含氧量非常必要。大多数污 染源来自附近草坪或花园的农药等,一般很难保证采取的 措施能使池塘不被污染。要经常观察锦鲤的活动情况,经常 检测水质指标,如发现异常,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换洁净的 水,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然后根据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 的措施嘲。 6应激 应激可由精神混乱而引起,但神经系统不一定在应激 中受到刺激。应激时身体会发生许多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 化有助于抵抗应激,如释放激素、分解储存的脂肪将它们转 化为能量;而其他一些激素则能减弱身体某些系统的机能, 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这对身体不利。这些化学变化的 (下转第332页) 329 动物科学 后让蛾充分成熟后再交配,对交配性能差或不交配蛾多的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 要暗,并且适当换气。袋蛾应注意品种特性,随时调整交配 时间长短和产卵中的保护温度。袋蛾时应逐张核对清楚品 品种更宜迟交,个别交配性能差的品种还可推迟到下午进 行交配,交配时间不低于3 h。经过推迟交尾,大大提高了交 配率,且减少了散对。严格控制产卵时间,即时浸酸种控制 种、批次、种号,然后将母蛾装进蛾袋,及时封口,防止母蛾 爬出,袋完蛾后及时收种。 9参考文献 …1华德公.山东蚕桑『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2周惠玲.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IJj.蚕桑茶叶通讯,2009(6):1-2. 【3]王艳碧.楚雄市蚕茧质量现状及提高质量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 2008(SI):44—46. 在8 h之内,冷藏浸酸种和越年种控制在10 h之内,这样产 卵时间虽短,因迟交、长交提高了产卵速度,蚕蛾残存卵很 少。既提高了蚕种质量,又保证了产量。 8及时袋蛾收种 投蛾后,蛾即开台产卵,产卵的速度因品种、交配状况、 产卵环境等不同而有差异,要注意产卵室温湿度的变化,以 温度24 cc、湿度75%时为最适宜。为加快产卵速度,产卵室 (上接第328页) 【4丁志伟,高建华,车敏.4]加强茧站管理提高蚕茧质量叨.云南农业科 技,2008(S1):74—75. [5]杜宁,韩菊英.域固蚕茧质量现状及提高措施 .汉中科技,2008(4): 3O.33. 抓共管,通力合作,做到标本兼治,使湖区渔业和水环境保 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性。 3参考文献 【11鲍金友.浅论阳澄湖围网养殖现状与发展叨.科学养鱼,1999(3):1. 【2]黄鲁.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专家陈家鑫、关长涛谈我国淡 水网箱和围网养殖发展方向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29. [3】王秀梅,宋友坤.湖泊围网养殖与水环境保护『J1.污染防治技术, 2006,19(6):40,88. 2.4加大财政对渔业投入。各部门齐抓共管保护湖区水环境 渔业是一种高风险弱质产业,目前各级财政对水产养 殖业支持不足。为此,建议在养殖水域环境修复、水产良种 以及自然增殖、放流方面大幅提高投资及补贴水平。湖区水 环境变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渔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外,更重要的是沿湖工业污水、农田农药和化肥、周边城乡 [4】张关海.湖泊围网养殖与水环境保护【J].淡水渔业,2000,30(7):36— 37. 生活污水的影响。因此,要保证湖区水质好转,各部fq应齐 卜一—+一-—-卜-—·卜一—-+--—■一-—-卜-——卜一—-+--+*——卜一—+_一+-+ —+-一+一+-—+-一十一 (上接第329页) 鲤比在理想饲养环境的下的锦鲤更容易生病,给锦鲤创造 结果就是当危机来临时,锦鲤的身体比以前脆弱,免疫系统 不能抵抗条件性感染。当锦鲤的身体受到冷、热、过度疲劳、 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生病后再治疗更为重要。 7参考文献 …1肖启东,李民,杨斌.优质锦鲤养殖技术fJ].渔业致富指南,2009(7): 34-35. 外伤等应激时,同样会发生上述变化。然而,很难衡量锦鲤 的精神性应激,但锦鲤受到的身体应激与人类所受到的应 激相似,因此受应激的锦鲤其免疫系统比较脆弱,消化系统 【2】肖启东,景玉磊.优质锦鲤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9(4):71. 【3]马春瑜,周明满.锦鲤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oo6(2):lO,l2. 【4刘松岩,熊颜辉.重视锦鲤养殖中的营养需要问题[41J].河南水产,2007 (2):21—22. 紊乱,而且激素分泌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经常受应激的锦 +“+-—+一一+-+*—— ”+n+-·+-+ (上接第330页) 用直肠检查法进行妊娠诊断。未怀孕母牛的子宫角间沟非 常明显,左右子宫角大小形状基本一致,质地坚韧,不时收 发育较好的一侧子宫角内),将精液慢慢注入即可。输精时 要把输精枪后退0.5~1.0 cm,以防止皱褶堵塞枪口,并用左 手将子宫稍往下压,使输精枪前低后高,以利精液顺利流入 缩蠕动,卵巢质地硬实,子宫中动脉小,博动不明显。妊娠 30 d两侧子宫角不对称,有胎泡的一侧子宫角(孕角)比空 子宫。注射时速度不要过快,轻轻注入,一边注一边缓缓活 动输精枪,然后慢慢退出。输精结束,用左手轻轻按压子宫 颈片刻,以加强子宫颈收缩,防止精液倒流,最后再将手退 出。仔细填写母牛《牛冻改配种登记卡》等,做好母牛发情配 种记录,及时掌握牛群繁殖动态和母牛发情规律。以便适时 配种,提高受胎率。当前普遍采用的理想的输精部位是子宫 颈深部输精。如果熟练深部输精技术和触摸卵巢,能准确判 定是哪一侧子宫角卵泡发育好,则将精液输入子宫体基部 (子宫分又处)或将精液全部输入卵泡发育较好的一侧子宫 角内,这样受胎率更高。 2.6提高母牛饲养管理 角(无胎泡的一角)稍微增大变粗、松软、无弹性,空角收缩 较硬有弹性,黄体进一步增大、柔软光滑。妊娠60d时,孕角 明显增粗,约为空角的2倍,子宫角和卵巢垂入腹腔,孕角 有波动,子宫中动脉开始出现博动。妊娠3个月时孕角如梨 大,子宫角间沟消失,子宫中动脉变粗且博动明显。怀孕4 个月,子宫已全部垂人腹腔如排球大,子宫中动脉如筷子 粗,有特异博动。对于已确认妊娠的母牛,要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误配,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做好保胎。对于未受胎的 母牛继续进行配种,防止漏配,减少空怀率,提高繁殖率。 3参考文献 …1刘军民.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册.养殖技术顾问,2o10(10): 54. 母牛繁殖机能正常是进行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的前提阎。 为确保母牛繁殖机能正常,应加强母牛配前补饲。生产中, 在发情配种前10~20 d,每头母牛夜间补充玉米、豆类等混 合精料0.5-2.0 kg,每天补充食盐30 g,青饲料6~l2 ,保证 繁殖母牛有一个中等或良好体况,促使其正常发情、排卵, 从而提高配种受胎率;同时做好母牛早期妊娠诊断,一般怀 【2】田全如,全清华.影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叨.河南畜牧兽 医:综合版,2OLO(1O):17—18. 【3】和志新,和文华,熊剑秋,等.谈谈影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几点看法 [J].中国畜禽种业,2010(9):59. 【4】王修刚,尹秀杰,尹峰,等.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fJ】.吉 林畜牧兽医。2OLO(7):34—35. 【51邱萃藩,朱定远,宋宝祥,等.家畜繁殖学[MI.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90一l34. 孕母牛不再表现发情,其性情温顺,食欲增加,体况变好,被 毛光滑,行为谨慎安稳。配种后45~60 d如果不再返情即可 332 【6]高建民.动物繁殖学I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3— 1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