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

来源:赴品旅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

班级: 姓名: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2×22=44分)

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变曲

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

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易燃

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16、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1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1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 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19、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20、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2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22、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好的方法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量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燃着的木条

二、我会填:(每空2分,共32分)

23、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

雪。大型铲雪车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这说明锰钢的大,它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24、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

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5、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②、酒精燃烧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木棒受力折断

26、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 ;氧气和水 ;铜和铝 ;金刚石和玻璃 。

2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 规律的科学。 28、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 三、我会探究(共18分)

29、(6分)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即使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左右,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2分)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

(1) (2) (3) (4)

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1分,共6分)

31、写出下列你熟悉物质的符号(请注意大小写的区分) 物质名称 水 氧气 二氧化碳 红磷 镁条 五氧化二磷 化学符号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评价试卷答案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3×15=45分) 题号 答案 1 D 2 A 3 A 4 A 5 D 6 D 7 D 8 B 9 D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B C B 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36分) 16、硬度,物理 17、物理,化学。 18、④②③① 19、④②①⑤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共7分,其中第一空只要有一个顺序不对就不得分) 20、(1)④①②⑥⑤③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浮于水面,难溶于水 ①a,最高 。 ②水珠,变浑浊。 熄灭后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结论:二氧化碳和水

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 21、

化学符号

H2O O2 CO2 P Mg P2O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