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质量检查要点
1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单桩平面位置和桩顶标高 2. 桩身质量和贯入度 3. 垂直度和焊接防腐
施工过程中,应遵循重锤低击原则,桩基对桩头的锤击速度越快,在桩身上产生的应力波强度也越高,即打桩应力与锤击速度成正比,所以为降低锤击应力并保持较好的贯入度,采用重锤和较低的速度沉桩。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组人员的检查重点放在第三项垂直度和焊接防腐方面,其他两项主要由监理和工程部把关,项目组人员保持适当的关注。 2 打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起吊、对桩位 调整垂直度 桩顶放置桩垫 套桩帽 桩垫选择100mm厚的纸垫或者塑料制品,避免应力集中引起桩头损坏 打冷锤2-3击 复查桩垂直度 正式打桩 接桩 收锤、测贯入度
1 / 3
3 垂直度控制
3.1 桩机垂直度:打桩前必须将桩台调平,就位后将桩吊入压帽内,确保锤、帽、
桩三心对正在一条垂线,帽与桩顶间确保有良好的接触,检查桩的垂直度和桩位偏差。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的方法强行纠偏。 3.2 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用长条水准尺
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送入地面后应再次测量校正,偏差超标要拔出重插。 3.3 第二节之后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
轴线上,上下节桩错位偏差小于2mm。 4 管桩的焊接和防腐
4.1 焊接前适用钢刷子将端板表面油污、铁锈、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4.2 接桩时应先点焊4~6个点固定,然后两名电焊工进行对称焊接,并确保焊
缝质量和尺寸。焊缝咬边深度≤0。5m,上下端部错口≤3mm,焊缝电焊质量外观为: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具体见GB50202-2002规范要求。 4.3 焊接至少两层或两层以上,焊渣应用小锤敲掉。
4.4 焊接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以上才能继续进行打桩,严禁适用水冷却或焊完即
开始沉桩. 4.5 焊接冷却后均匀涂抹防腐沥青漆.
4.6 接桩完成后施工单位现场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
继续打桩。 5 打桩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原因 5.1 桩身断裂
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而贯入度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原因:
➢ 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 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 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2 / 3
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或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5.2 桩顶碎裂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原因:
➢ 桩预制时,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 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 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 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5.3 桩顶位移
现象:在打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原因:
➢ 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 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 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