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性输入”在幼儿英语启蒙中的重要作用
文/陈佳
摘要:本文从幼儿英语启蒙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可理解性输入”的理论和幼儿语言习得规律的指导下,对幼儿英语启蒙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可理解性输入;幼儿英语启蒙
如何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很火的词语叫做“磨耳朵”,即把英文当作背景音乐,无论幼儿在做什么,都不间断地播放英文音频或视频,希望以此达到英文输入的目的,但结果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幼儿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入”,只是机械被动地接收信息,幼儿的大脑并没有理解输入的内容。1 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字母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水平,数字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Krashen强调语言的输入是为了把大脑中的习得机制激活,而恰当的可理解的输入是激活大脑的条件。也就是说语言输入的材料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过于简单的材料,达不到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久而久之,还会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而太难的材料,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从而丧失学习热情,得不偿失。2 “可理解性输入”在幼儿英语启蒙中的应用
(1)听英文歌曲启蒙,要和幼儿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因为背景音乐式的儿歌启蒙是低效的,孩子的大脑如果不参与进去,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家长或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唱,引导孩子通过手势舞蹈等肢体语言对儿歌的内容理解。和幼儿一起游戏,达到可理解性的输入。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将英文单词和具体的物体图像相结合,而不是死记硬背。
(2)看英文动画片进行英语启蒙,要和幼儿一起看,随时提供帮助。要选择适合幼儿英语水平的动画片,太难的动画片,孩子很可能因为听不懂而拒绝观看,进而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动画片只要能看懂30%就行了,看着看着就懂了。殊不知,不会的词就是不会,如果一句话一共十个单词,有一半以上不认识或听不懂,那这句话又怎么会理解呢?单纯通过动画片的情境去猜是不可靠且低效的,何不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达到可理解的输入,进而完全看懂呢?因此,看完可以和孩子讨论一遍,引导孩子回忆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剧情,从中发现孩子是否有没看懂的部分,解决难题。还可以和孩子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使用动画片中的语言,通过不断的重复加深理解记忆。
(3)读分级读物进行英语启蒙,最好和幼儿一起读,不会的地方可以用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解释,帮助幼儿理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交流讨论,深化理解。读后也可以在生活中相似的场景应用读物中的词语和句型,让幼儿体会应用语言的乐趣,不断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分级阅读的读物很广,其中OxfordReadingTree(牛津阅读树)就是一套分类详尽,从低阶到高阶循序渐进的读物。
(4)读英文原版绘本进行英语启蒙,特别要注意绘本的选择。与分级读物不同,绘本的图画更精美,语言更优美,更具欣赏性。但绘本的用词随意性强,低频词汇经常出现。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生活中的常用语,多些生词只是在扩充词汇量。但对(上接73页)得出外形上的改进要领,明白团队合作默契、队友之间的想法能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大胆去实践,最终取得了实验的成功。
(2)走出去,更要走下去。当笔者所在的实验团队代表学校走向更高舞台展示的时候,通过对比、反思、总结,展示了自己,同时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明白了自身前进的方向。笔者所在的实验团队并没有因为点滴成功而骄傲,而是向着飞的更高、飞的更安全继续前行;当看到不足时,
于二语启蒙的中国幼儿来说,日常生活用语中高频词的反复出现才是符合“可理解性输入”原则的,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习得。3 “可理解性输入”要遵循幼儿的语言习得规律
幼儿之所以习得语言快,无忧无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输入过程越愉快,越没有压力,输入越有效。二语习得理论认为,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那么在幼儿的英语启蒙中,就要抓住这一语言习得规律,尽量为幼儿创设无压力的环境,不要逼孩子出声朗读,不要逼孩子背单词,不要逼孩子读他不喜欢的读物,更不要逼孩子进行背诵、复述等形式的输出。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愉快的习得。
幼儿之所以学习语言快,还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学习。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言。因而,互动性的输入才是符合儿童语言学习规律且高效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复的对话输入。吃饭、睡觉、喝水等都可以用英语表达,反复的输入会提高孩子开口说英语的意识,可能会开始蹦单词了。这个时候不要担心孩子不说句子,回想我们母语的习得也是从单个词开始的,不要急于求成。很快孩子就会使用词组,甚至连成句子了。
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选择启蒙读物时尽可能的涉猎广泛,满足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他们就会兴致勃勃的“输入”了。选择读物时,要选语言丰富的,即Language-richmaterial。因为只有句式丰富,才会对幼儿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否则,孩子很快会丧失兴趣。
幼儿每次只能处理少量的信息。他们的注意力只在自己眼前的事情上,其余的语言会被自动屏蔽。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学习效率高的原因,因为他们不受外界干扰。根据这一规律,对幼儿的英语启蒙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达到质变的目的。4 结语
由此可见,在幼儿英语的启蒙阶段,我们可以根据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选择适合幼儿启蒙的音频、视频、读物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幼儿语言习得规律的高效的启蒙,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杜绝“磨耳朵”等语言学习的误区,千万不要把英语音频当作背景音乐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输入,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消磨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参考文献:
[1] 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M] Pergamon,1982.
[2]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 王志云.语言输入和第二语言习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4]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佳(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并没有气馁,而且选择学习、反思、创新、实践,相信实验一定可以成功。
作者简介:王晓洁,女,广东惠州人,本科,小学科学二级教师;王伟,男,河南林州人,研究生,小学体育一级教师;刘孟豪(1967—),男,广东梅州人,办公室主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梁洁婷,女,本科,小学科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甄贤小学)
74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