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街、寺后街、书店街是我市重要的商业街道,路两旁商户林立,景象繁荣。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这3条街道已经出现经常堵车的现象,而且鼓楼街、寺后街道路状况十分差,特别是晚上的夜市,人流、车流拥堵不堪,交通状况十分不好。
如果能把鼓楼街、寺后街、书店街改造成象重庆观音桥、北京王府井、郑州百年德化和上海南京路一样的步行街,路面用大理石,把路两边的店铺整治一下,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开封市的城市品味,让来开封的外地游客对开封有一个新的认识。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城市的名片。步行街的设计要在商业街历史基础上创新,兼顾历史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未来发展。
关于交通问题,政府可以克服困难,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拓宽改造自由路(自由路拓宽改造是多年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的问题),实现鼓楼街、寺后街、书店街的车辆分流问题,让车辆从学院门向南、向北走自由路和东、西大街,这样即缓解了鼓楼街、寺后街、书店街的交通压力,又改造了开封市的重要街道;即提升了开封市的城市品味,又改善了开封市的形象,对开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http://club.kf.cn/viewthread.php?tid=27923
九道弯.虽然现在路没有修,坑坑洼洼,两边也多自修建筑.但是从以后的水系源头西司广场进,经"百转千回"从大梁门出,到大梁路直取金明至郑州.可谓胡同中的既秀美又意味深长的一个;
2.大坑沿街.此街是开封保护相对较好的一个.也较少自己加盖现象.且东连福寿街,西连后保定巷(因狄青而名),(尤其是保定巷).曲径而通幽.
3.商业大院.应该是开封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胡同".保持着一条大路,蜿蜒许多小院的奇特院落,好象人的血脉一般喷薄而出.更象血脉的是:出人意料这是一个死胡同,"血液"只可回流而不至于流出.院内拥有两组四方型两层楼建筑,上着灰色屋瓦,怎一个漂亮了得.
http://www.kfsy.cn/bbs1/dispbbs.asp?boardid=48&id=2474
神田街,这个17世纪江户时代还是个商人、工匠们聚居的地方,自1890年以后形成书店街,现今已是闻名世界了。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出售中国书籍的书店。东京神田书街上的三百多家书店里有三家中国书籍专卖店,这里的古书店比新书店还多,有许多善本、珍本、孤本,日本国内甚至世界其他国家都难觅得。在三家专卖店里还有多种有价值的版本,这恐怕在中国的一般书店都难以见到。内山书店、东方书店和燎原书店三家是专门出售中国书籍的,它有日文版和中文版两种版本。中国人早已熟悉内山书店,源自当年鲁迅的好友内山完造在上海开办的内山书店,东京的内山书店是它的姐妹店,由内山先生的妹妹创办,1937年迁到神田,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整个神保町区域几条街上三步一店、五步一堂,尤以靖国大街最多,南北两边足有七八十家,这些书店的名称也很有风格特点,有叫书店的,也有叫书房的,还有叫书堂的,又
大多以汉字命名。书店名称中不少颇有中国传统意味,如“庆文堂”、“三省堂”、“玉英堂”等,有的店名更是带有中国现代色彩,如“燎原书店”、“荒魂书店”、“友爱书店”。这里共有170多家古书店,数量大大超过新书店。所有书店中以三省堂、书泉、东京堂、旭书屋等名气与规模较大,三省堂、书泉两家书店都有六层开架铺面,出售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以及文学、美术、书法等多种门类的书籍,还兼售文具、录音录像磁带等。三省堂是日本全国最大的书店,拥有一百多万册书。
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030010.html
我居住的街区与书店街只一步之遥,平日里散步、购物都要路经这里。虽说它宽
九米,长才六百多米,可它的街名已有年头了,街名起于清朝,因街内多经营笔墨纸张和书籍,故称书店街。
我到过不少的城市,之中也不乏有名胜古城,而以产业成街名的为数不少,但是以文化承袭保留下来的街名非常少见。虽经几百年风雨的冲刷,它古朴典雅的风貌却透出了一个文化市井的写意来,稍加留意看过,便会发现这不足公里的书店街却被大大小小二十几家书店栈满,新华书店、科技书店、少儿书店、外文书店、古书店。在这书店之间还穿插经营着纸张文印和软件、文具专卖。无论是公是私他们的经营均属上乘的行当文化产业。这不足百家的营生却支撑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主流,这方寸的小小街道见证着几百年来这座城池的文化的兴与衰。这样想来,我不禁对这条街当刮目相看啦。
为了保持它的原址原貌,政府已先后两次对它进行了大的改造和修复。近年来又发现它文化氛围愈加浓厚,相继有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顿悟书堂的加入,还有朱仙镇年画艺术馆也在这条街上安营扎寨,这也给这条街增添光彩。
说到这儿,我还想提到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店铺古都书店,他们的经营令人赞许。数十年前,我为给女儿买书,跑遍了整个书店街,还是未能如愿,后进了这家小书店,当说明缘由后店主爽快地说:“请留下联系电话,我们为你予定订书”。不几日说书已到便满心的感激,而令人难忘。书价虽几元钱,我却找到了是诚信支撑这一产业的合适理由。 城市小街道自然也袖珍,在这方寸之地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由于它的源源不断的文化给养,才哺育出一代代莘莘学子,使他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也找出高考制度的弊端,近年来这里的高分学子层出不穷,由于指标的原因竟一再出现无学可上的局面。我想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志者终能如愿。
我乃一市民虽不才,逢心中烦闷便会来这里散步、散心,来这里从书中看世界。也时常被书里的神秘之手拨开心中的迷雾,见得曙光。我也许是不爱打扮的原因,逛商店很少,逛书店街便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时不时地会赶上店主们喊:“哎!准备下班了。”难道说我是他们说的那种“书虫”不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0530501000a5p.html 开封众多的老街中,书店街是极具个性的。它虽地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商业圈内,却没有马道街、鼓楼街那样繁华、喧闹。多少年来,这条老街以它超凡脱俗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古城的市民和一批又一批来这里寻幽访古的人。然而,随着时代车轮的前进,书店街传统的文化格局遭到了来自现代文明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在雅与俗、传统与开放、古典与新潮的搏击和争斗中,这条街固有的文化气息及韵味正在渐渐衰退。那么,是任由它走上一条“日新月异”的道路,还是致力于恢复其昔日的神韵与风貌、保护好古城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源呢?笔者不揣浅陋,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书香飘荡,古意盎然的老街 我出生于50年代的开封,因为从小爱书,所以喜欢去书店街。那个年代的书店街,就像是一条从山间流淌下来的小溪,纯净得一点杂质都没有。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整条街道古雅而又幽静。我还记得那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小楼,一间间风格独具的店铺,尤其是经过岁月风尘的磨洗,一个个显得斑驳沧桑的老字号和某某古联,有的至今还留存在我的笔记本上,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改革开放以后,书店街的纯文化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街上一些生意红火的小吃店、精品店逐渐取代了一些书店和文具店。同时,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一些现代文明的东西,如柏油路、高架线及一些公用设施,也对书店街古老的韵味形成了冲击。但是,历史的积淀太厚重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书店街仍然留存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书香气,与现在相比,那时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商店在整条街上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大。街上门类齐全的各类书店,像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少儿书店、科技外文书店等都经营得很好,除书店外,街上还有笔墨纸张、乐器、字画等数千种的文化用品。尽管西郊和其他街道偶尔也有大小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店,但周末和闲暇的时候,我仍然喜欢在书店街漫步,嗅着那略带油墨味的书香,浏览着书架上一本本新书,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形虽在,神韵已渐行渐远
然而2003年书店街维修以后,我逐渐不想再去这条街了,因为每次去了以后,那种混乱的状况总让人有一种重重的失落感。
坦率地说,维修以后的书店街,其硬件设施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记得这条街封闭一年后第一次去那里,刚刚开放的街道上并没有太多的商贩和车辆,一眼望去,原来与老街环境和气氛不协调的现代建筑都被改建和整修,空中所有的电线都埋在了地下,那种含而不露、美而不艳、浓淡相间的建筑风格和古老的风貌基本被延续下来了。在众多的维修项目中,我最欣赏那富有古典意味的青石板路,漫步其上,便觉得与闹市的喧嚣拉开了距离,仿佛能感受到老街悠远的气息。但是,恰恰是在这些硬件达到和正在接近历史上书店街的风貌和韵味的时候,这条街的管理却越来越混乱了,现在再去书店街,街道两旁车辆停放无序,拥挤得让人几乎无立足之地的各种车辆,沿街的小商贩呈泛滥之势。人行道下面的主车道上,南来北往的汽车,留下的是喧嚣的噪音和飞扬的尘土。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小吃店、副食品店、装饰材料店、精品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上,而书店却越来越少了。像过去的艺术书店、科技书店、席殊书屋、三联书店等很有特色的书店,都已散落在书店街之外。街南头的京古斋,过去曾经是开封为数不多、最有名的书画用品商店,解放以来,这里曾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书画家,现在由于整条街文化功能的减退,这个曾经在省内、国内书画界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已呈衰败之势,和其他生意红火的小吃店形成了鲜明对照,令人啼笑皆非。
开封是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书店街的文化内涵及韵味,既是古城文化的经典所在,又是古城历史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但上述的混乱,已经把书店街应有的生存环境和地位给破坏了。无论是一个城市也好,或者是一条街,它实际上应是“形神兼备”的,如果说“形”是指书店街的硬件设施,那么“神”就是它的文脉,
是它多少年来延续的带有古典味道的韵味和文化氛围。“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如果没有“神”,“形”永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者: 满腹相思 2006-5-21 19:37 回复此发言 2 厚重开封----书店街韵味何在 三、启示与借鉴 我去过国外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他们对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负责任的态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英格兰为例,二战以后,他们的一些历史名镇、名街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战后重建时,国家委派300多位建筑师,分赴各地督察,要求全部按照原图纸、原风貌建设,现在再去这些地方,古镇、古街上没有任何经济产业,古香古色、原汁原味。这种古朴和宁静反倒吸引了全球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的旅游收入一直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城镇富了,居民富了,而他们依靠的恰恰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创造出来的价值。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是这样,他们都立法来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资源,有的地方根据管理的需要,游客的汽车甚至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要停在停车场,在这些景点,不要说是小商贩出现了,即使是扔一片纸 屑都能让你感到有一种负罪感。这种严密的管理和人们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使他们的很多景观和历史文化场所长期保持着古典的韵味,置身其中,能让人们对他们的历史有一种鲜活的回忆。 四、应加强对书店街的管理 当然,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一些模式和做法,但是,外国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确有独到和精明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以车辆管理为例,外国人是离不开汽车的,但为了保持景点的古朴,他们就硬性规定不准汽车通行。反观我们,当书店街古老的文化遗产遭受到交通混乱和乱停乱放带来的冲击时,我们在政策和管理方面都显得脆弱不堪。首先是政策的滞后,书店街的交通法规是与这条街维修时的目的和投资规模相匹配的。如果是小修,交通法规可以维持原状,但既然是大修,而且维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古风”,那么,修好后的交通法规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古风”相吻合,这在投资决策时就应有明确的设想。比如说建步行街的提议,如果在书店街封街维修时就考虑和讨论这个议题,那时可以配套在周边地区修建停车场,并在开街以前设计好机动车绕过书店街的行车路线,这样做在技术上、经济上实施的可行性要比现在大得多。其次是管理的手段,即便没有与“古风”相适应的交通法规,在车辆的通行方面,我们的管理也应该对车型、交通时间和乱停乱放现象做一些必要的限制和疏导,而对于占道经营现象也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划和有力的管理措施,这样至少混乱的状况会有所改观。 五、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饱经沧桑的书店街现在已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如前所述,是任由这条老街逐渐被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所取代?还是致力于恢复它旧有的神韵和风貌,保护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源呢?我认为答案显然应该是后者。
我市的中长期发展是以西迁为主的,随着西迁的加快和郑汴接轨,开封要想长期保持自身的吸引力而不被“吃掉”,就应该在古城独特的“古味”和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如果说西区宽阔的道路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代表古城新生的脚步,那么市区的发展则要最大限度地突出古城的历史感和文化味,在这一环节中,保护和发掘一个、两个甚至一批像书店街这样具有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亡羊补牢之举,我认为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1.对书店街开展整体的研究和挖掘。书店街自明清以来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这条老街上曾经散失的老字号,那些劝学、劝读、劝进取的古联以及那一砖一瓦、一梁一柱所承载的文化气息与内涵,无不积淀着先人的智慧和传统文明的精华。如果我们不开展研究和挖掘,很难了解和体会出它的丰厚与博大。现在来开封旅游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提及书店街,更别说有多少人慕名而来了。这种对书店街的认识和宣传,不能不说是对书店街珍贵资源的一种冷漠和轻视,同时也是古城旅游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悲哀。
2.让书店街重飘书香。笔者曾经对书店街近期的行业分布和经营做过一个约略的统计,这条街上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商店的数量及大致的营业额比重已经占不到整条街的50%,这种现象已经严重违背了书店街传统的商业格局及功能。对于书店街而言,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让商贩和非文化行业的店铺红火起来就行了,文化是书店街的主体,而且文化也是一种商品和产业,如果能够保护好书店街的文化主体,通过税收、工商等经济手段使一些搬走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店再回
到这条街上来,恢复它已经失去很多的文化韵味,那么,书店街巨大的内涵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不知要比现在大多少倍。 3.应将“步行街”的提议纳入日程:北京的王府井变成步行街,曾经给我这个外地人很大的惊叹和启示。2003年书店街封街时,关于这条街建“步行街”的提议已不绝于耳,遗憾的是这一提议并没有付诸实施,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从根本上找回书店街的淡雅与宁静,恢复它已经失去很多的古味和神韵的话,建步行街势在必行,而且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如果有朝一日,书店街的文化主体突出了,而且大部分书店都回来了,当满街飘散着书香的时候,不能设想这条街道还像现在这样嘈杂和拥挤不堪。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读一首宋词,你只有在一个幽静、祥和的气氛中,才能细细品味,而只有具备这种细细品味的心情,才能真正从中感受到它的优雅、清丽和婉转。 http://post.baidu.com/f?kz=101387473
七大古都的开封,若用现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你肯定会失望的。这个中原小城不够时尚,不够整洁,不够繁华,但是,历史的文明却颇为厚爱这里,人文的沉淀也非一朝一夕.
'夷门自古帝王都',在古城,从来都是卧虎藏龙的.甚至连看门的大爷,都
写的一手极好的书法.清晨的开封,你会偶遇很多在路上书写的书法高手.这个以字、画享誉中国的城市,绝非徒有虚名,而是有太浓厚的渊源,你不用带着奇遇来,但如果用心,你一定会带着奇遇离开.
开封的特色街道非常多,在众多的老街中,书店街是极具个性的。它虽地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商业圈内,却没有马道街、鼓楼街那样繁华、喧闹。多少年来,这条老街以它超凡脱俗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古城的市民和一批又一批来这里寻幽访古的人。
在中国,唯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非开封的书店街莫数.书店街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与大宋皇宫毗邻的高头街便是。大清乾隆年间,这里因经营书籍及文房四
宝闻名,正式被命名为“书店街”。屈指一算,作为名副其实的书店街,近300年的历史,沁润着墨香。而世界上另一著名的书街————日本东京的神田书街是在1890年以后成为书店聚集区的,比这里晚了100多年。
古城一般都有鼓楼,而七大古都的开封也如是,作为开封市中心的鼓楼承
载着千年的繁华,直至今日.顺着开封最热闹的马道街,过了鼓楼广场向北直走,就可看见,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矗立在街道两边,老街最南端的京古斋书画店是一家在全国书画界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解放以来,这里走出过一批在河南乃至全国知名的书画家.京古斋对面,就连卖糖炒栗子的店铺门口的招牌,都是中国古老的浓墨书写的牌匾,字体颇为老辣.
与传统的商业街不同,书店街2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貌。
这条600多米长的商业街共有商户200多家,其中经营图书和棋、琴、书、画等文化商品的就占了120家。这里虽是寸土寸金的繁华地,但与别的商街相比,这里的墨香盖过了铜钱味、书卷气胜过了商气,显得儒雅、清爽,别有一番情致。行走在古典意味的青石板路,漫步其上,便觉得与闹市的喧嚣拉开了距离,仿佛能感受到老街悠远的气息。
开封赫赫有名的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古籍书店,外文书店,都集中在这
条街上,间中的小型的专业型书店,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经过岁月风尘的磨洗,一个个显得斑驳沧桑的老字号和某某古联,让人感到,穿越时光沉积的历史之美,之厚重.
在书店街西段,有两家相邻的老店———晋阳豫和包耀记。早在解
放前,这两家店里做的糕点全市有名。在书店街上找到了这两家老字号,门店仍在,招牌也清晰可见,只是糕点作坊早已停产,两家老店现在经营的全是图书。
而在书店街上,可以看见有数家经营传统毛笔和纸张的店铺,这和开封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从北宋开始,开封人就有崇尚字画的传统,甚至,对字画的追捧形成了独特的“票友”。
少时,住在离书店街不远的棚板街,星期天的时间,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书店街的书店中流连.书店多,而且最新的书总是能在那里找
到.不买书,只是静静地看,对于我这样在这里蹭书的中学生,店员都是温厚的善待.
离开故乡,远去了千山万水的他处,每次归来,都会和妈妈一起在书店街走走逛逛.白天,这里是书店的天下,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是灯火辉煌的夜市,无数摊贩在这里经营着柴米人生.高雅与世俗,在这里水乳交融.
再次频繁的出入书店街,是过了经年,为了搜集在外面找不到的各种版本记载开封相关历史的书,那些,是在其他城市很难找到的.每次,都会有意外的收获.前段时间,和一个准备出书的朋友,共同穿行在书店街的购书中心、三联书店等,每至精疲力尽时,反而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那刻,应用狂喜去形容吧。
走出书店,拎着沉甸甸的书,内心踏实、安然。前行十几米处,踱至书店街与徐府街交叉口,有一个卖煎饼果子的,那个快乐的中年男子,从我记忆起,就在这里,吃了他的煎饼果子十几年,甚至,他的煎饼成了开封数百种经典美味小吃的一种,经常会遇见排队等待的场面,所有的人都是不急不躁,看着老板手脚麻利的制作,美食当前,从容等待便有。
岁月的沉积,似乎让美食都有一种悠长的回味。在这个古城,不仅有绵延千年的鼓楼夜市,数百种小吃,甚至是从北宋流传下来。
在书店街的北路口,有家小店,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过来品尝各种小吃,最爱的便是香糯的冰赤豆,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店越来越大,
生意越来越好,而美味依旧。和身边的朋友聊起,竟然,很多人,都是那里的常客。
书店街是亲历开封变迁的一个缩影,沧桑几经动荡的历史,浓厚的人文底蕴,在异样灿烂的秋日阳光中,忽然想起'问予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词句,繁华,是过往了,汴梁在岁月中逐渐落寞,但它依旧是开封,那个在菊香满城时有倾国之色的古都;那个很多人来了,走后仍会魂牵梦绕的小城。
http://my.poco.cn/id-36238711.s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