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来源:赴品旅游
2014年1O月 第1O期 体育世界 Sports World NO.10.Oct.2014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鞠恒学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等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助于 学校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的整合。学校体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学生;学校体育;社会适应;能力 1.引言 要学会承受各种挫折,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习各种规则 当前中小学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提出了 “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新的 和价值观等。这种在社会中环境不断学习并根据特殊的 环境不断进行调适的过程即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领域中也提出了一个全新 的学习领域一一“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家庭、社会、学校 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中存在的 矛盾和特殊的复杂的关系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 化、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 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人际交往、技能与规范,从 而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 会人。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竞赛等 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 作用,是学生社会化过程重要的推动者。学校体育新课 程标准提出的“社会适应”, 主要强调是体育教学的 社会适应价值。 3.体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 3.1自然环境 人类在自然中生活,面对大自然中季节、气候的 变化,寒冷温热,大风暴雨,电闪雷击等复杂的变化, 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所决定。人们在体育 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 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 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 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 的培养。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必须能承受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 才能生存和发展。不适应时刻变化着的自然环境,没有 办法改变自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被环境淘汰。 但是人能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办法来适应这种自然变化: 一2.体育社会适应的释义 适应(operation)是一个来源于生物学的名词,用 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 改变。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 是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如改变所住的环境,改变生态 环境,提高水、空气的质量;二是加强青少年自身的适 应能力。因此通过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体适应 自然环境是最佳方法之一。长期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 应,它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 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与环境取得平衡的[1]。因此一切有 机体都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与发展。 在社会化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包含:认知能力、 社会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方面。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需要在人际 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较好的人际关系,并且需 作者简介:鞠恒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练,既增进了学生健康,又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 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 系统能力都将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的这 种特殊环境中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2社会生活 人在社会中生活,每个人从出生时起就与社会有着 密切的联系,社会无形中就会给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 一25— 带来一定的影响。人要舒适的生存在社会里,就必须遵 循社会的一些规则,人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生活, 要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与沟通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处 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和体验各种社会生活和角 色。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很好的总结了外部环境 对个体所起的作用。 3.3人际交往 体育教学及锻炼中人际交往是体育进行交往的核 心。在学校这个环境内,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社会, 缺少社会交往经验,但学校学习、生活和交往往往是他 们形成个人价值观及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 教学过程中,融洽的体育师生关系在很多场合是维系学 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参加运动训练的重要纽带,更是 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主动参与运动关注身体健康重要 因素,这对带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健身活动都将起到 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保 持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运功 或体育竞赛活动中,要主动与别人交往,坦诚相待,学 会忍让和克制别人,不去自寻烦恼,力求做到个人与集 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协调发展。 3.4合作、竞争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 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而实现共 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 动。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 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竞争会随着对手的变化、目 的、群体大小、学生年龄性别特点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在教学中竞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个 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 之间的人际关系,造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 利用资源和引导学生。竞争与协作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进行的,若一味图求个人价值,而 忽视整体协作的竞争,最终只会窒息个人能力的有效发 挥。 因此,现代人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既敢于竞争, 又善于竞争。善于与人协作,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中的生 存与发展。当前广大学生的喜爱观赏性强,富有竞争性 的体育运动。 在体育教育与运动中竞争始终贯穿着始 终,就是在平常简单的体育小游戏中,也充满着你追我 赶、争强好胜的竞争意味。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程度的愈 演愈烈,竞争意识已在每个人的心中逐渐形成,并且成 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因此,通过体育竞赛 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在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 的团队精神。 4.体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过程 培养和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 目标之一。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 一26一 社会适应能力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教学中应特 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 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1运动实践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 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 本领。在日常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 育课程的始终,教学中应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满堂灌”,教师要精讲多练, 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要充分重视学生技术,考虑学生 的实际锻炼的情况,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同时提供 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的去参加 体育运动,让他们在不同体育运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运 动能力。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项目,在教 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 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另外,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会中 去,走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去挑战,使他们的运动能力在 运动实践中不断提高。 4.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 生社会实践主要指在校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受教育、长才 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学生 通过体验社会角色,校运动队训练,组织比赛,担当学 生裁判,并且到社区服务等进行社会实践,把学得的专 业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因此只有走 出校园、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 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等,让学生在实践 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4.3信息传输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掌握某门 技术技能的或单纯的知识,而是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力的人才,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要学会与人共事,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心理承受能 力,以及经得起风险的考验,这样才能适应着千变万化 的信息社会。信息传输教育是以提高人的信息传输为目 的的教育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学校图书馆开展的用 户教育、文献检索教育构成了国家信息素养教育的主 体。学校开展信息传输教育,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的实施,许多体育教师必须结合 各自学校的特点将开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的整合在一 起,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能否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个人成才及体育事 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4.4开拓创新 创造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造就人才的前提。人才 学家认为,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学校应认真研究学生 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模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能力培养计 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划,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 理素质,与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联 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是独立的行 [1]焦海霞.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8—29. [2]廖春海、甄达文.试论新课改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 应能力的培养[J].世纪桥,2006,(11):1i0-i11. [3]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2):153—155. [4]刘一民、王桂欣.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 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 (4): 98一l01. 为活动者, 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领域。教师要提 出探索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师生心理同 步。另外,要通过新颖的教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创新 能力。 5.小结 学校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 用,对于培养现代复合型人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普遍社会适应能力不高,这使得教育工作者 [5]王伟.试论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2008,(22):184. [6]唐夏琳.学校体育对提高新世纪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压力很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 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8(12): 90—91. 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 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是体育课程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和 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社会适应能力,就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7]白玉.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投资 与理财,2007,O7. [8]文平红、曹月华.试论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生 存技能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 】7(4):20-2】. (上接第43页) 3.4加强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与NBA的交流,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一i i/13/ content10351150.htm. 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 在教练员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社会篮球发展、 联赛球迷培养等方面与NBA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也可 欢迎NBA投资和参与到CBA职业联赛的改革和发展中来, [3]NBA中国.中国篮球联赛计划(草案)[z].2008 (5):25—26. [4]师灿斌.N BA强势进入对CBA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 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12—16. 但在合作中应牢牢把握“以我为主”的原则,根据职业 体育的发展规律,一个国家同一个运动项目只能有一个 [5]张鹏飞,陆晶晶.CBA应对NBA强势进入中国市 场的策略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 29(1):59—61. 最高级别的联赛,而且这个联赛只能由隶属于国际单项 体育协会的该会员国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开展。 参考文献: [1]苏群.美国大鳄游进CBA谁说NBA在中国办不了联 [6]王奕全.NBA与CBA在中国市场利益冲突的社会学分 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22—25. [7]包靖.CBA与NBA争夺央视直播资源央视更看好 CBA.重庆晨报,2012,i0,18. [8]杨岫.NBA迎来企业大单一我国体育品牌争夺资源从 境内扩张到境外.中国青年报,2014,i0,14(8). 赛[N].篮球先锋报,2008,01,17. [2]单磊,周杰.专访NBA中国总裁陈永正.新华网, 一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