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为适应教育国际化,对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实施双语教学。为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适应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教学过程,提出了课前阅读,课堂聆听,课后再阅读的三部曲。实践教学效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 双语教学 阅读能力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积极采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和积极推广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要求,同时推进学校办学国际化的进程,学校在各专业中重点选择了一批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试点。“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电路课程的总结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前奏,因此在这门课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双语教学的准备 (一)教材的选择
信号与系统的经典教材有很多,如何选择适合老师教、学生学的教材是一个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双语课程是否接受。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我们本着两个原则:第一语言通俗易懂,实际应用多,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爱读;第二,教材结构清晰,既有与中文教材相似
处,又有不同点,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外国教材不同,对同一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把握。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选择了美国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本科生所用的“信号与系统”教材[1], 该教材是由奥本海姆教授主编的优秀著作。首先该书讲解细致,内容丰富, 语言流畅生动,并不像很多专业英语那样晦涩难懂。学生在读第一章引言时,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理论,而是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立刻就建立了学习这门课兴趣。第二该教材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突出,几乎每一章节都配备了相应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学为何用。第三,教材配备了大量不同层次的习题。从基础到中等再到高等难度的习题,为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很多习题与实际应用联系,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些习题还将现代信号处理的思想渗透其中,开扩了学生思维。 (二)师资准备
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重任,承担《信号与系统》教学的老师先后在美国和英国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英语学习。在国外学习期间,认真旁听了信号处理类课程。不仅学习了英语,也学习了他们的教学组织方法。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在认真选择了教材和师资准备后,我们首先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了试点教学。在这期间,采用中文教授为主,穿插英语专业词汇的介绍,辅助以全英文的电子课件。对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
放在课外留给了学生自己。教学结束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体会不是特别深,只知道了一些专业词汇,而对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针对这一点和学生的要求,我们就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能力提高进行了思考,得出一点基本认识:专业课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英语思维能力,使其会利用英语工具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2,3]。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强化了学生对信号与系统英文教材的阅读,并采取了三个步骤实施。
(一)课前阅读
现在很少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是改变这一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第二原因是学生不知应该具体怎么预习,预习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特备是英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中文教材又有所不同,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将每次课所讲授内容对应的英文教材的具体章节告诉学生,要求他们在课前必须阅读完毕,并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基本能够读懂其中内容;第二,找到这部分内容的关键英语专业词汇。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知上课的主要内容,并且基本知道教学重点。
(二)课堂聆听
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
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识这个英文单词。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这个专业英语词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中应该如何理解?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中文教授,并结合实例,使得学生首先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第二,应该如何用英语表述上述物理概念,我们用较慢的语速用英语总结概念,在学生的大脑建立这一物理概念的英文印象。以卷积概念的引出为例,卷积实质是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移位加权的冲激函数。在这一中文认知的基础上,用英文总结convolution approximates any input signal as a sum of shifted, scaled pulses。通过这一总结,学生明白了卷积的实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强调和应用,convolution这一专业词汇在学生的听觉中建立了印象,以后再一提到这一单词,就能够很快地反映出其意思,尤其是其物理概念。 (三)课后再阅读
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聆听这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英语内容,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如何利用国外经典教材的不同认知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是我们在课后教学的又一个目标。中文教材与国外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以时域分析为例,国内广泛采用的郑君里《信号与系统》在第二章讲授了连续时间系统的分析[4],而离散时间系统分析放在了第七章。奥本海姆的教材却是连续与离散系统并行讲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讲了连续时间系统分析,为配合外文
教材的使用,将离散时间系统分析提前,并对比连续时间系统分析,可以较快地讲授离散部分内容。待所有时域分析方法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通读本部分内容的英文原版教材,从宏观上把握这一部分内容。有一个学生曾经感叹,学习的过程犹如爬山,课后的阅读犹如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话足以表明学生由认识到认知再到掌握的心理过程。 三、双语教学总结
(一)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
通过在双语教学中加强英文教材的阅读,一个学期过后,学生们普遍反映对专业英语首先克服了畏惧心理,从心里愿意去主动阅读一些英文材料。第二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普遍得到提高,提高了对专业词汇的认识准确程度。在我校毕业设计中,有一环节是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外文文献。我们发现,经过双语课程训练的学生翻译水准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收获
双语课程的实施是对老师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阅读理解的这一基本要求,而对老师就是要将原版教材的精华与优秀中文教材的精华结合起来,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能够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
经过几届学生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在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
法。尽管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成功的案例,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同学双语学习很被动,甚至降低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环节是我们下一个工作目标。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alan v.oppenhein,alan s.wil lsk y,s.h amid nawab, signals&syst ems[m].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inc.1997 [2]宋琪.信号与系统全英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2),103-105
[3]宋琪.信号与系统 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09-110
[4]郑君里,应启衍,杨为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