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豆疫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赴品旅游


大豆疫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大豆疫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是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疫霉病发生比较重这一生产实际问题,从发生规律到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大豆疫霉病也叫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产量损失一般为25---50%,甚至绝产,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通过调查基本明确了大豆疫霉病症状表现、发生区域、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大豆疫霉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造成苗前种子腐烂和苗后幼苗猝倒和植株枯萎死亡。在东北春大豆区都有疫霉病的发生。研究明确了大豆疫霉病菌的分离技术和培养基以及病菌的寄主范围及致病特点。疫霉病菌是较难分离的病原菌,选择使用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大豆疫霉菌成功的关键,在研究中主要选择了4种选择性培养基和两种基础性培养基。研究表明大豆疫霉病菌只对大豆有特异的强的致病性,寄主范围也很窄。开展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监测工作,在采集的菌株范围内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有7个疫霉病菌生理小种,即1号、3号、9号、11号、17号、21号、24号,其中1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生理小种,其菌株占供试菌株的60%。

探讨了大豆疫霉病发生与品种、土壤水分、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在遗传抗性利用研究上,主要进行大豆抗病资源筛选鉴定,筛选出10份抗疫霉病的资源,进行了生产上主要栽培品种抗病性鉴定和对疫霉病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研究大豆疫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研究用化学药剂和种子包衣方法防治大豆疫霉病的应用技术;用抗病品种、垄作、排水、药剂防治等措施建立综合防病体系和技术规程。

关键词: 大豆 疫霉病 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