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研究 201 0年9月 第8卷第20期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量叠≯誊 曩 llllj誊 0 0薯|||毒。一 警 曩誊 。. _净;.誊 |曩誊. .季∥ 警碧薯誊彗 滔 :孽辱誊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李连东 汶上县人民医院(山东 汶上272500) 【关键词】 手足口病;诊断; 治疗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 先出现于耳后,颈部,以后向下发展到躯干四肢,2—4 d后开始退 疹。呈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脱屑。疑难患者作红细胞凝集抑制 为CoxA16型,1969年美国又确认EV71。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 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 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 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 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 毒研究所从手足口患者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 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 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手 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 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 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 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 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2J。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 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弓I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 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 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 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l6)和肠道 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皮疹特点:KI腔黏膜疹出 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红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然后 常变为溃疡。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疼痛明显 常因溃疡疼痛而吞咽困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典型 皮疹特点:(1)1至2天后可在手部、足部等远端部位皮肤出现米 粒大小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常常为小水泡.内有混浊液体,疱内液体 较少,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2)常见于手掌和足底等远端部位 皮肤,也可见于臀部。其他部位如膝盖偶可受累。(3)斑丘疹在 5d左右由红变暗,一般7至1O天消退,疹退后不留瘢痕愈合后不 留痕迹。(4)四不像特征: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 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5)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 痂、不结疤的。(6)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尽管皮疹有上述特点但手足口病与下列疾病鉴别极其重要。 (1)麻疹:前驱期3~5 d,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合膜炎,鼻 炎、咳嗽,口腔颊粘膜斑,常见于颊粘膜近日齿处约0.5~1 mm大 小散在细小沙粒状黄白色小点,其周围有红晕,也可见于下唇内 侧面与牙龈之间,软腭及咽弓等处粘膜,暗红色斑丘疹相互融合, 试验可以协助诊断;(2)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 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口蹄疫病 毒只弓l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 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 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 疾病。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 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 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口蹄疫 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 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 d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 趾端发生水疱,再1~2 d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 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 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3)风疹:前驱期半天或一天,表现为低 热或不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轻。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压 痛。淡红色小斑丘疹,先出现于面部,1天内迅速遍及全身,2~3 d迅速退疹,呈细小糠麸样脱屑,不留以素沉着。疑诊患者作病 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可协助诊断。(4)幼儿急诊:病原系病毒, 可能是柯萨奇病毒B5引起。前驱期3天,高热,但一般状况良 好,高热骤退时出现皮疹。皮疹呈玫瑰色细小斑丘疹,先出现于 颈部和躯干,迅速波及全身,1—2 d消退,不脱屑,不留色素沉着。 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分类计数淋巴细胞明显增高。(5)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前驱期1~2 d,症状体征有发热,呕吐,激惹,头 痛,全身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分布不规则,有的患者在出现 瘀点瘀斑前,可见玫瑰色斑丘疹,病情重者,瘀点瘀斑迅速扩大、 融合、坏死,1~2 d后患者发生谵妄、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 性。瘀斑穿刺涂片,腰椎穿刺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可查见脑膜炎双 球菌。(6)水痘:无前驱期,低热、全身不适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皮疹分批出现,发展迅速,分布呈向心性,躯干较四肢多,同一部 位可见各阶段皮疹,即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疑诊时取疱疹 液分离病毒,作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协助诊断。(7)荨麻疹:多见 于婴儿和学龄儿,好发于夏秋季节,四肢和躯干分批发生风团性 红斑,中央有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以后风团性红斑消失,而丘 疹持续1—2周,丘疹顶端可有水疱、脓疱、结痂,新的皮疹陆续分 批出现,故风团、丘疹、大疱可同时存在。(8)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疱、大疱、 血疱、结节、瘀点、瘀斑、渗液、糜烂、结痂、坏疽、溃疡等,几种皮疹 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累。面部蝶形红斑为其 特征性皮肤损害。红斑呈环形,不规则或蝶形分布,1~2周自行 一189—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9月 第8卷第2O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滁j 矿 事≯誊 — - ≥誊 曩 |曩≥,≯ 簿蕾《 ≯| 誊。。l 雾鲁誉 膏 |薯≯ 蓦 0每蕾|叠 薯薯譬孝 g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 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消退,以后可再次发作。手部红斑多在掌侧及指尖。全身症状体 征多种多样,有发热、关节炎、肾炎、肾病、心包炎、胸膜炎、肺炎、 呕吐、腹泻和神经、精神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抗核抗体、抗 DNA抗体阳性有诊断价值,在50~80%的患者可以查见狼疮红 胞,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也可出现此 种细胞,故查见狼疮细胞对本病没有确诊意义。(9)皮肌炎:皮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1)预防方:金银花6 g,大青叶6 g, 绵茵陈15 g,生苡仁10 g,生甘草3 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 连续5—7 d。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 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损好发面部,尤其是眼睑、两颊、前额和颞部,开始皮损为淡紫红 色水肿性红斑,大小不一,以后扩大融合成片,其上附灰白色糠状 鳞屑,继后皮损消退,遗留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棕黑色色素 沉着。晚期皮肤发硬,横纹肌受累,表现肌无力,肌痛,运动障碍, 上肢不能举起,下肢步行障碍。如果动眼、咽、喉、食道、横膈、肋 问肌受累,可致复视、斜眼、声嘶、呼吸困难。病儿同时伴有发热, 肝、脾、淋巴结肿大。肌肉活检可以协助诊断。(1O)皮肤粘膜淋 巴结综合症:又名川崎病,病因不明,可能系病毒所致。症状体征 有发热、咽炎、表浅淋巴结肿大;4~6 d后全身出现红色斑疹、丘 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2)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 花、紫草、地肤子各30 g,加水3 000 ml,煎至2 000 ml,凉至 35℃~38℃,泡洗手足臀部1O一15 min。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 处,每日2次。对付El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 g,黄芩、白藓皮 各6 g,双花3 g,竹叶、薄荷各2 g,煎水含漱。食疗方:红萝卜l 条,白茅根15 g,竹蔗1节,生苡仁15 g,每日1剂,煎水代茶。灯 芯草5扎,蝉蜕3 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 g,瘦猪肉50 g,煲汤饮 用。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 g,将荷叶切碎,煮粥吃。以上 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参考文献 疹,分散而不融合,手掌、足底红斑、硬性水肿,唇、口腔黏膜潮红、 皲裂,眼结合膜充血;恢复期甲床皮肤交界处膜样脱皮,心电图检 查:P—R间期、Q—T间期延长,低电压,sT—T改变,异常Q波,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24. .心律失常等。冠状动脉造影常可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血栓阻塞, 动脉瘤等。目前尚无特异性化验检查确定诊断 J。 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 解:(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2)保持局部 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 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4)局部可以涂金霉 [2]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 [3]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2~39. [4]陈树宝.儿科手册.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6O一194. 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5)可以口服 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等。(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 热解毒的中药 J。 【收稿日期】2010—08—03 氯霉素眼药水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黄菊红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 目的探讨氯霉素眼药水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 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护理,每日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棉球行会阴擦洗两次;实验组患者 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护理,每次会阴擦洗后再滴氯霉素眼药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 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霉素眼药水可降低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年龄为71.4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8岁,两组患者所采 用的手术和麻醉方式相同,均排除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病、心 【关键词】 氯霉素眼药水; 前列腺增生; 尿路感染 前列腺增生亦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发 病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增生的前列腺使尿 道狭窄、弯曲、伸长,造成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目前主要采用 手术治疗,术后由于长时间保留导尿使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1资料与方法 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肺部感染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术后抗感染治疗及护理,即术后患者 1.I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08年 返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6~8 h,接心电监护、吸氧、固定好各引流 1O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手术后的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平均 一管,保持保留导尿通畅,用0.9%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并根据 冲出液的颜色调节好滴速。定时挤压各引流管,防止管道扭曲、 19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