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观的一种。社会历史领域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自身也是一个由极多专门领域有机地构成并分成若干层次的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第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由经济领域派生出来的历史上的一切事实,对研究者来说,也都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在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的。但“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从伟大历史进程的一切因素相互作用寻根追去,便会发现,终究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三、、人类社会及其构成部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因此,应当对之进行“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作为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现实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也是以整体的体系的方式存在的。系统地研究社会历史,就是要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出发,从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从对象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体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探讨其结构、实质、特征和功能。
第四、人类社会是运动的、发展的,从而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唯物史观提供的这种历史主义原则,要求人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切,去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的历史联系;同时,它也要求人们把被研究的历史对象提到一
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
第五、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的革命的两种形式。事物的量的渐进的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实现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态到新质态的发展。唯物史观吸收前人成果加以改造而纳入自己体系的这条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准确地把握社会历史研究对象的又一条普遍有效的根本方法。即不仅对社会历史问题要进行定性研究,也要注重对社会历史问题的定量研究。
第六、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事物发展的根源,在于它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矛盾各方又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前进。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
第七、在客观历史进程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人是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人类历史是由受一定环境制约的人们自己创造的。其中主要由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故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上层各种人物的历史创造活动。人民群众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也从积极的或消极的各种不同的角度参与了历史的创造活动,或者推动历史前进,或者阻碍历史前进,导致历史的曲折。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基础上,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出它的杰出人物。
意义:唯物史观是正确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论依据;是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性理论依据;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树立科学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在当代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是时代的精华。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新变化,唯物史观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即坚决捍卫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地位;揭示当代
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引导人们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揭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