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

来源:赴品旅游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实施终身教育)

2.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实验教育学)

4.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6.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教育具有社会性)

7.“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教育规律 )

8.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 )

10.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1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4.“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生物起源说)

15.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生物学起源理论)

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

17.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

19.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

20.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1.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2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 )

23.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24.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生理和心理

25.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昆体良)

26.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 )

27.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

2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学记》)

29.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0.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31.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

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

3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3.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教育关系)

3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3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3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3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3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个别差异性

4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

41.脱离生产实践,轻视经济功能的教育属( 古代教育

)。

42.提出“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教育家是( 杜威

4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44.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6.教育的心理摹仿(模仿)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研究者(孟禄)。

47.(生理成熟)指的是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48.儿童的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体现了发展的( 顺序性 )

49.《 学记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5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终身性

)特点的要求。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

)特点的反映。

52.人的发展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

53.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不均衡性

)。

54.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它的(

社会性

55.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56.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7.在影响人的发展问题上,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三因素论

5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9.教育具有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影响社会发展)、(影响人的发展)。

6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 班级

)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6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8.康德先后于1776―1777、1786―1787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其讲义于1803年以(《康德论教育》)为名出版。

62.(

培根)首先提出人类应该有一门学问,名称为教育学。这是一门教人阅读的学问。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个学科名称。

63.(筛选理论)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

64.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

6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

66.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关键期)。

67.学校教育是一种(

特殊的

)环境。

68.“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69.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六艺

)。

7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

7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2.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7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74.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A 教育规律)B 教育法规C 教育原则D 教育政策

75.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 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B 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C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D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76.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马申斯基D 第斯多惠

77.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B 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C (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 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78.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 继承性B( 社会性)C 永恒性D 独立性

79.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劳动技术教育

80.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 社会意识形态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 生产力发展水平

81.“教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

82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机器大工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制度 )

83.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

84.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85.不同国家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

86.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87.乐队指挥的辨别音色的能力高于常人,说明遗传素质具有(

可塑性

)。

88.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89.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90.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91.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9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9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94.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95.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9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97.《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8.(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99.(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100.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8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10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02.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

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

10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阶段性

)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