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中风(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对于中风(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综合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療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标签: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临床疗效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316-02
中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疾病,临床通常将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出血性中风主要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出血,而缺血性中风主要是指脑血塞以及脑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死[1]。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四大特点,往往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且危重,多数患者虽经抢救成功,但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中风后肢体偏瘫[2]。本文对我院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分别采用单独的西药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9.8)岁;所有患者中风时间均在6个月以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失语症状,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制定的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检查确诊。100例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38例,不完全性偏瘫患者62例;脑梗死患者85例,脑出血患者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例。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扩血管、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给予保护脑细胞、止
血以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具体配方如下:黄芪60g,当归、地龙各10g,红花、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各6g,淤血阻络者可加重丝瓜络15g,全虫6g,蜈蚣1条破血通络;阴虚阳亢者可适当的增加龟板20g,白芍15g,天麻10g;气虚血瘀者可增加黄芪至90-120g;挟痰者可适当增加胆南星、天竺黄各10g。每日煎服1剂,分早、晚2次分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康复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四肢肌力以及语言恢复,可自行独立行走,生活可完全自理。②显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有很大程度改善,言语语障基本消失,肌力或偏瘫肢体功能提高2级以上,可借用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自理。③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言语障碍有所缓解,偏瘫肢体功能提高1级,可在人体搀扶下行走。无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t 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则表示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仅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有11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手段进行监测,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体如表1所示。
3讨 论
中医学学者认为[2],中风主要是由于人体平素正气不足导致气血亏虚,心、肝、肾等脏器阴阳失调,外加疲劳过度,饮食不节导致外感六邪侵袭,导致血气运行发生障碍,肌肤筋脉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濡养,内伤积损,脑脉瘀阻,阴虚而肝阳暴张,风阳动越,挟气血、痰火横窜经络上犯于脑,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而引发的危急病证。患者常常会出现昏仆、偏身麻木、口舌喁斜、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严重的话会导致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中风恢复期的后遗症应属于本虚标实,且本虚多标实少,其中本虚主要是指阴虚、气虚、气阴两虚,气虚为最主要的病因,而标实主要是指痰浊、血淤气滞,血瘀为主要病因。中风后偏瘫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气虚血气受阻导致血瘀,脉络瘀阻,因此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关键应采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治疗手段,阴虚阳亢者应适当滋养阴气,挟痰言语不利者应加以祛痰治疗。
补阳还五汤最早是出现在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文中,该处方主要是以补气为主,兼以活络经血,在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这类疾病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药方中主要的药剂为黄芪,主要是因为黄芪可以大补脾胃之元气,从而使气盛旺足促进血液在各静脉管内运行,可到达有效的祛瘀作用,也不会伤及患者。其次药方中的川芎、桃仁以及红花等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具备很好的补血活血作用,地龙可通经活络,多种药方共奏补气活血、扶正祛瘀的作用。现代医学中研究表明[3],黄芪还具有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川芎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桃仁、赤芍、当归、红花可抗血小板凝集、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本文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淑兰,张富平,贾宝学.补阳还五汤对急经心肌梗死溶桎后微血栓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2(5):15一 16
[2]田桂玲.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J].脑血管病现代研究及防治进展,2011,(9):14—15.
[3] 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S].中医实用内科杂志,2011,17(5):312—3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