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唐朝的一位君主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君主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2、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3、“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6、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7、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1 / 8
8、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
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D.人民赋役繁重
9、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0、下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 B.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11、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B.一心求和,与金对峙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
12、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一“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1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2 / 8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4、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16、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C.经济文化的繁荣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7、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此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 ) A.石敬瑭
B.岳飞
C.李纲
D.寇准
18、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
1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逐渐转移的。什么时候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
A.秦汉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隋唐五代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0、他统治前期,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材料叙述的盛世局面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21、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3 / 8
22、“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文中的“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 ) A.隋唐时期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D.南宋时期
23、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治国举措的主要共同之处是( )
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2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C.饲养水平的提高
B.人工取火的发明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5、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 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仁政”思想的实践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
4 / 8
“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 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城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以及医圣的代表著作。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如图所示
5 / 8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诸侯要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基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代,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收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国君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材料二: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议。丞相王绾等建议实行分封建国,管理地方。廷尉李斯建议建立郡县制管理地方。秦始皇说:“朕看廷尉的意见很好,地方就实行郡县制吧!”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2)实施上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一分析实行这种制度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当时的国君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4)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实行材料一的制度好,为什么?
6 / 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D 4、D 5、D 6、C 7、B 8、D 9、D 10、C 11、C 12、A 13、A 14、A 15、B 16、C 17、D 18、A 19、D 20、D 21、D 22、D 23、A 24、D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7 / 8
1、
(1)公元前221年;新疆
(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蓄养了强大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3)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经济上,二者都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发行了秦半两,汉武帝则发行了五铢钱;在思想上,二者都实行了文化专措施,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民族关系上,秦汉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四者任选其二即可) (4)纪传体通史;《伤寒杂病论》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2、(1)分封制;周天子。
(2)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随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1)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
(2)目的:控制全国,巩固周王的统治;结果: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3)权利: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义务:拥戴周王,服从差遣,交纳贡物。
(4)原因: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