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来源:赴品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11月第14卷第31期(旬刊) JPMT,N0vember_2007,V01.14,N0.31(Issued Every Ten Days) ・4329・ g/支)150 I,zg,1次/d~1次/2 d,至WBC>5.0×10 /L而 提供了又一崭新的途径。从本组资料的显示结果看,未使用 且粒细胞>2.5×10 /L时考虑停用。 G.CSF或GM.CSF的患者虽然早期粒细胞回升明显,但是粒 2结果 细胞恢复的时间却较使用G.CSF或GM.CSF的患者长。7例 12例患者均救治成功,平均热退时间为(8.0±2.0)d。 患者使用G—CSF或GM—CSF的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 治疗中9例患者使用G/GM—CSF,粒细胞恢复的平均时间(6. G.CSF具有促进骨髓粒细胞前体分化、增殖、释放的作用,并 8±2.4)d;3例患者早期(前3 d)粒细胞回升明显,故未使用 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GM—CSF具有促进粒细胞和 G.CSF或GM.CSF,粒细胞的恢复时间分别为12 d和18 d。 巨嗜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增强效应细胞的活性 粒细胞恢复正常后未再使用ATD,均采用” I治疗GD,效果 和功能。均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对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有 理想。随访3个月~12个月均再未出现粒细胞缺乏。 良好的效应,是救治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措施。 3讨论 粒细胞的缺乏常在首次使用ATD数周到数月内发生。 ATD治疗GD控制甲亢症状的过程中主要的副作用是白 发热、咽痛是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败血 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一般粒细胞缺乏的发生 症、感染性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本组分析中未出现此严重 率小于1.0%(0.1%~0.8%) 。通常GD患者服用ATD期 表现,但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考虑到硫脲类药物的 间需定期监测末梢血象变化,当WBC总数<3.0×10 /L(粒 毒性交叉反应,12例GD患者在粒细胞恢复正常后2周~8 细胞绝对值<1.5×10 /L)时应停止ATD服用,当WBC总数 周内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 I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未再出现 <2.0×10 /L(粒细胞绝对值<1.0×10 /L)时须立即住院 粒细胞缺乏。提示对于既往有粒细胞缺乏史等禁忌ATD的 隔离,预防感染,积极升白细胞治疗,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皮质 GD患者选择放射性同位素” I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 激素和G—CSF或GM—CSF治疗。 法。 粒细胞缺乏症传统的治疗是停止引起WBC减少、粒细胞 参考文献: 缺乏的药物,无菌隔离、预防感染,输注免疫球蛋白,升白治疗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粒细胞缺乏症治疗中的应用虽仍有争 2002:737. 议,但在足量抗生素使用的前提下短期(7 d~9 d)应用也是 [2]Larsen R。Daves TF,Hay LD,et a1.Wilson Textbook of Endoerinolo— 有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减轻机体感 gy[M].9th Edition.Harcourt Asia:WB Sanders,2001:4-43445. 染中毒症状,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和应激能力,需注 [3] 孙传良,刁幼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意的是使用时间不宜过久。随着应用基因重组工程技术生产 社.2001:194. (收稿日期:2007-08 13) G—CSF或GM—CSF的出现和普及,又为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王宏,贾丽艳 (焦煤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山西古交030200)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oo7)31-4329-0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 血,6例2周~3周内停止出血,3例因年龄及经济困难等原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的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 因放弃治疗出院,1例出血不止及身体其他原因死亡。 的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以呕血和黑便为特征。出血 1.2出血特点出血量大,来势汹猛,患者可出现昏厥,即失 量在400 ml以下时,因循环血容量轻度减少,很快被脾脏贮 血性休克表现。平均出血量982 ml,每例呕血2次~8次,便 藏的血和组织液所补充,临床上常无症状。胃底食管静脉曲 血1次~4次。 张破裂所致出血量大,而且不易止血,出血后肝功能可进一步 诱因:劳累、饮食不当、情绪激动等。也有少部分患者无 恶化,并诱发肝昏迷、肝肾综合征和原发性腹膜炎等,严重危 明显诱因出现恶心,随即呕鲜血,混有胃内容物等。 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应严密观察病情,制定有效止血措 1.3结果抢救成功30例,成功率90.9%;抢救无效死亡1 施,防止并发症发生。 例,病死率3.0%;出血控制后再出血率6.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护理技术在不断涌 2观察和护理体会 现,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还不够完善。为此, 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多变,几次濒临死亡,我们抓住病情特 将2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总 点和主要矛盾,进行护理。 结如下。 2.1患者保暖方法置患者于危重护理单元(床头铺橡胶 1临床资料 单及中单)安静卧床,保暖,勿过热,防止着凉,一般不用热水 1.1一般资料本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 袋保暖,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6岁~55岁,23例8 d内停止出 2.2心理护理患者一旦食管静脉破裂,往往呕血很多,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330・ 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l1月第14卷第31期(旬刊)JPMT,November.2007,v01.14,No.31(Issued EveryTen Da 大块状、喷射性呕吐,其精神情绪极为紧张恐惧,医护人员除 积极组织抢救外,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给予精神安慰,使患 者对抢救充满信心,消除其恐惧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 增强其机体抗病能力。 2.3 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注意呕血和黑便的情 同时给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垂体后叶素具有收缩肝脏血 管作用,可减少肝脏的血液供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动态观 察患者肝功能情况;口腔和皮肤护理:因出血患者口腔有腥臭 味应清洁口腔3 0:/d,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浮肿患者 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2.6止血措施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时,要严格掌握 况。神志变化,BP、P、R及肢体温度,皮肤与甲床色泽,每小时 尿量,周围静脉及颈静脉充盈情况。判断出血动态,观察出血 趋势。正确记录出血量和粪便性质是十分重要的;注意观察呕 血前的征兆,一般呕血前有软弱感,胃部饱胀、烧灼感、口渴, 频繁呃逆,烦躁不安,继而出现心悸、头昏、出冷汗、四肢发冷、 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等,应嘱患者安静平卧。 三腔管的应用及置管时的注意事项,精心护理。 2.7保肾护理患者大出血后,血压下降易发生肾功能衰 竭。因此应注意保肾护理,在患者肾区局部热敷,使肾血液量 增加,并注意观察尿量及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8术后护理注意观察发生肝昏迷的前兆;由于术前肝功 2.4呕血时和呕血后的护理嘱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 差。凝血机制障碍,易发生再出血,故注意观察BP、P及胃肠 减压液的颜色和性质;其余同一般术后护理。 2.9恢复期护理本病因饮食不当而再次复发率较高,因而 恢复期的饮食宣教十分重要。患者在恢复期常有饥饿感,饮食 难以控制,护士要加强巡视,检查患者食物,嘱其少食多餐,进 食时细嚼慢咽,口服片剂药物应研碎服用,严禁硬食和带刺食 物,以进无渣饮食为宜。并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以使用 少量润肠药(如开塞露、麻仁润肠丸、石腊油等),以防大便时 用力过度引起痔静脉破裂。 2、10出院指导不要饮酒,因酒精可直接引起食道黏膜损 伤;防止肺部感染。因肺部感染时,频繁咳嗽,呼吸加速均可 免血液呛入气管而引起窒息,迅速擦去血污,消除其恐惧情 绪;吸氧,以改善失血所引起的肝及大脑缺氧;迅速为患者查 血型配血。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以备输液、输血和给予足够的 止血剂。开始时速度宜快,90 ̄/min~100 ̄/min,输血量及 速度可依据出血的程度而定,如需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 护,严防输血时空气进入,造成栓塞;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给 予适当的镇静剂,用一些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异丙嗪、 安定等,但二者不宜合用。禁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以免诱 发肝昏迷。 2、5应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破裂出血时的护理保证 治疗的连续性,为确保疗效,一般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条进 行补液、输血等治疗,另一条用于维持垂体后叶素静脉点滴, 根据患者病情和给液量调节滴数,保证24 h治疗不中断,患 者出血控制后,可适当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浓度,但需继 续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点滴2 d~3 d,避免停止治疗,在停 药后的2 d一3 d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再出血;维持静脉 使胸腔压力剧增,从而使门脉压力增高而诱发出血;避免进食 粗糙食物。曲张的食管静脉可因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 伤,导致出血;注意休息,避免乘车震动,情绪过度紧张;加强 营养,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彭淑英.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 [J]、中华现代临床医药,2004,5(5):99—100. [2] 林春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及护 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8(22). (收稿日期:2oo7 7 1) 通畅,避免药液外渗,渗及皮内达一定量时可引起局部疼痛, 缺血;坏死及静脉炎,用硫酸镁湿热敷,外渗较多时用2%利 多卡因做局部封闭;对垂体后叶素副作用的观察:垂体后叶素 能收缩脉道平滑肌,致使患者出现腹痛、便意,严重时减慢滴 数,调整浓度;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冠状血管,影响心肌供血,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 杨江凌 (太原市中心医院集团第四医院,山西太原030053)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以降低AMI的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 法:对32例AMI患者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知识指导、被动活动与中医穴位按摩、适当的药物治疗 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9,3%。较以往同种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通过有力的护 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2.2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 ̄098(2007)314330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 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由于心肌缺血 列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对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32例AMI 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护理,其中男22例,女l0例,年龄39 坏死,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严重受限,极易出现全身各脏器供血 不足的临床表现,其中便秘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引发 的用力排便常使AMI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从2002年3月 至2005年3月,我科针对AMI患者的便秘问题,采用了一系 岁一70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前问壁心肌梗死者8例, 下壁心肌梗死11例,右壁心肌梗死4例,侧壁心肌梗死9例。 经过I临床观察,我们认为AMI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