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赴品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邢忠翔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02期

摘 要:新课标重视生物科学概念的学习,凸显概念的教学。然而概念的概括性、抽象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实,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重要概念,采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多元策略,创造性地探索生物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概念 趣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D-0077-02 徐志摩在康河边漫步时,撑一支长篙,寻到了一个星辉斑斓、柔柳轻拂、青荇招摇、流云漫卷、如诗如画的境界。带着这样的心境,走进生物教学的课堂,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我们也应撑一支趣味的长篙,引学生走进一个趣味横生、妙不可言、流连忘返、孜孜以求、如痴如醉的生物学世界。

一、撑一支引发好奇心的趣味长篙,向生物概念处漫溯

教学的开端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形成和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质的任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导入概念学习,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生物概念,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新课伊始,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问题。比如在讲《细胞核的控制中心》一课时,我就采用学生常常听说的事例,关于一个被拐卖多年的孩子,找到后如何确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提出问题时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地对DNA疑问展开讨论,使课堂真正地变成学生乐知、乐学的地方;播放一段音乐,一个画面,可引发学生遐想,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讲“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展示一幅森林的画面;讲“食物链”,可播放动物追逐觅食的一段录像,激发学生对所讲概念的兴趣。

二、撑一支具体形象的趣味长篙,向生物概念处漫溯

列宁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概念的教学概括和总结所学知识,同时认知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中概念类知识的重要性。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概念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经常会出现理解困难,为解决该问题,教学中不妨将这些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语文课中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消化理解,使课堂变得更有趣、更引人入胜。如在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讲“流动的组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血液”一节涉及的概念时,用“红色运输队”体现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用“白色卫士”体现白细胞的作用,而将血小板比喻为“管道巡逻兵”,将学生常见的发炎现象比喻为“自卫反击战”;在学习“神经”这一概念时,把“神经”比喻为电线,电线外的胶皮就是“结缔组织膜”,电线内的铜丝就是“神经纤维束”;在学习 “保护色”时,我这样比喻:“保护色”就是告诉敌害“你绝对发现不了我”;在学习细胞中的结构“线粒体”时,我把“线粒体”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这样做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容易理解和巩固。其次,巧妙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诗歌,会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生物概念进行理解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材课文中和课后习题中出现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昆虫的变态发育;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动物的繁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的变异;落地生根,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飞蛾扑火——应激性、趋光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学起来新鲜有趣,也易理解消化。

三、撑一支有趣实验的趣味长篙,向生物概念处漫溯

中学生有好奇、好动、探索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喜欢亲自动手实验。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最大限度满足和利用这一心理需求,并将这一先天优点作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在八年级上“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蚯蚓是大多数地方容易获取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在课堂上探讨“如何找到蚯蚓、蚯蚓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蚯蚓能存活”等问题,学生会准确细致地说出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进行保护蚯蚓等益虫的情感教育,这样比教师干巴巴的讲授更有效果。再进行观察蚯蚓活动方式的学习,比较在光滑纸板和粗糙纸板的活动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又如在学习“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泥鳅的血液流动方向,泥鳅生命力强,材料易取,尾鳍的色素较少,在安静状态下区分动静脉。学生在实验时非常认真,得出结果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知识储存。 (下转84页)

(上接77页)四、撑一支喜闻乐见的趣味长篙,向生物概念处漫溯

利用朗朗上口的口诀,趣味记忆生物学概念知识,有助于概念的灵活,全面掌握,提高学习趣味性。如几种无机盐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鲫鱼的外部形态的特点:体呈纺锤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片,侧线多功能;心脏:大小如拳形像桃,上房下室有四窍,房连静脉室连动,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血,左室离,换物质,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细,回右房,入右室,忙去肺,换氧气,新血来,左房里,终左室,新周期;血管:血管动静和毛细,动脉壁厚血流急,管腔较小压力高,毛细毛细薄又细,薄到只剩一层皮,两红细胞过不去,慢慢通过换氧气,静脉壁薄弹性小,大多分布在体表,还有瓣膜防颠倒;血液的组成: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这些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记忆,也增加了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俄国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物学概念教学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的大课题,完善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在全套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对概念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应该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应该本着“臻于至善”的精神,将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探究进行到底,让更多概念课上得形象、精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在概念以至于整个生物的学习中学得更简单、更易懂、也更快乐。让我们在概念教学的趣味探索中撑起创新这支长篙,向生物学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参考文献:

[1]李志中.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2).

[2]刘巧云.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2,(3). [3]朱正威. 教学设计重在“学”的设计[J]. 生物学通报,20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