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2年至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爱国运动主要有( ) A.拒俄运动 C.保路运动
B.收回利权运动 D.抵制美货运动
2.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 ) A.拒俄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B.拒法运动 D.收回利权运动
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AB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4.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包括( ABC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合众政府 D.平均地权 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C.创立民国
B.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6.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 ) A.共进会 C.中华革命党
B.文学社 D.中国国民党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三民主义是指( ) A.民族主义 C.民本主义
B.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BCD )
A.没有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9.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 ACD )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第二节
1.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2.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B.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 D.张勋复辟帝制
3.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B.宋教仁被刺杀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 D.张勋复辟帝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