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导学案

来源:赴品旅游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

  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0分钟 活动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要求。

  2、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序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学习生字词

  6分钟 活动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7分钟 活动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环节三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7分钟 活动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熟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