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肺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赴品旅游
山西中医・2010年8月第26卷第8期 SHANXI J OF TCM Aug.2010 Vo1.26 No.8 ・57・ 综 述・ 肺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研究进展 徐亚萍胡 元刘安家 关键词:肺肿瘤;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0)08—0057—02 肺癌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 城市其发病率已占各种癌症之首,且发病呈上升趋势。大 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的机会大为减少,而 且单纯放化疗毒副作用相当大。因此对本病及时诊断和 采取中医药防治,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法,延长 患者生存期,已成为防治肺癌的工作目标之一。现将中医 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文献中,虽无肺癌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体 征等特点当属于中医肺积、咳嗽、咯血、胸痛、息贲等范畴。 如《素问・咳论篇》日:“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至唾血 ……而面浮气逆也”。《难经》称:“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 胁下,复大如杯,久不己,令人洒浙,寒热喘咳,发肺壅”。 明张景岳指出:“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 脏败也,必死”。这同晚期肺癌纵隔转移压迫喉返神经以 致声哑相同,并指出预后不良。 至于其发病原因,《杂病源流犀烛》中说:“邪积胸中, 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 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说明在人体正气虚损以 后,脏腑功能失调,外邪阻滞于肺,郁积胸中,肺气失宣,血 行凝滞,聚疾生癖形成肿块。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 血失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邪气乘虚而入,滞留于肺,痰、气、热、瘀、毒互结日久形成 肿块而成肺癌,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般认为肺癌多发于中年以上。因年高之人,元气衰 败,脏腑阴阳气血亏损,这是形成肺癌的基础。肾为先天 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在肺癌的发病中犹为重 要。在正虚的基础上,六淫七情饮食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 体,使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衰退,邪毒不易清除,为肺癌的滋 生创造了条件。而癌症的迅快速发展,更加耗伤正气,以 致正虚邪实同时并存,互为因果,痼疾难愈。一般而言,该 病初期以邪实为主,痰湿、气滞、血瘀、郁热,与毒邪相结; 中期则正虚邪实并见;晚期以正衰为主。肺癌的病理因素 为毒邪、痰湿、热毒、瘀血。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邪气踞 之,积之成疾;邪毒内侵于肺,郁结胸中;肺气郁结,宣降失 作者简介:徐亚萍(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浙江中医 药大学(杭州310053);胡元、刘安家,单位同第一作者。 司。若肺气虚则气滞而血瘀,久而成有形之病;若脾气虚 则所生之痰湿与外邪凝结,遂成肿瘤;肾气不足,脾不运 化,肺脏津液乏源,若遇热毒,津液凝聚成痰,与气血相搏, 也成肿物。总之,其病因虚而得,因虚而实,虚为病之本,实 为病之标。 2临床研究 2.1临床辨证分型:对肺癌的临床辨证分型,各医家持不 同的观点。田建辉等 认为患者由于先天禀赋、年龄、病 程、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措施等的不同,往往存在着 明显的个体差异,即表现出同病异证现象。中医将肺癌看 作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治疗应辨证论治以治 癌,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有利于探索诊治规律及疗效分析。 刘嘉湘等 以潜阴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171 例,临床辨证分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型。唐 文秀等 分为肺脾气虚、肺阴虚、气阴两虚、痰湿瘀阻等4 型。陈锐深等 观察肺癌患者578例,认为:鳞癌多见于 痰毒瘀滞型及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腺癌多见于痰毒 瘀滞型及肺郁痰结型,未分化癌多见于气阴两虚型。蒋天 佑 将肺癌辨证分型为五型:阴虚痰热型、脾虚痰湿型、气 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阴阳两亏型。但是肺癌目前尚无 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认为常见的有痰湿蕴肺、阴虚 毒热、瘀阻肺络、脾肾双亏、气阴两虚等证型。 2.2肺癌的治疗方法 2.2.1辨证治疗:对于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刘振东等 认 为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 则,选用不同的方药。在治疗方法上则应采用内治与外治 相结合,传统医学辨证和单、验方相结合:①痰湿蕴肺型, 采用健脾化痰、解毒清肺。常用中草药:茯苓、陈皮、半夏、 生薏苡仁、苍白术、生黄芪、浙贝、猫爪草、半支莲、白花蛇舌 草、党参。②阴虚毒热型,采用养阴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用中草药: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炙鳖甲、山海螺、 浙贝母、川贝母、半支莲、白花蛇舌草、杏仁、仙鹤草、白英、 黛蛤散(包)。③气滞血瘀型,采用理气化滞、活血解毒。 常用中草药:鱼腥草、葶苈子、枳壳、降香、杏仁、瓜蒌皮、铁 树叶、桔梗、远志、炙草、茜草根。④脾肾双亏型,采用温补 脾肾、益气解毒。常用中草药:生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 补骨脂、菟丝子、冬虫夏草、山海螺。不论何型,中医对放、 化疗后的肺癌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是:放疗以后应以清热 解毒、生津润燥、调补气血为主;化疗后当以清热解毒、健 -58・ 山西中医2010年8月第26卷第8期 脾和胃、滋补肝肾、温补气血为主。 周维顺等 概述出治疗本病中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为:铁树皮、肺形草、天冬、麦冬、南沙参、 北沙参、白英、瓜蒌、贝母、半支莲、甜葶苈、天龙、鱼腥草、白 花蛇舌草、白及、半夏、石见穿、望江南、地骨皮、皂刺、百合、 八月扎、蒲公英、山海螺、徐长卿、金荞麦根、夏枯草等。 2.2.2中成药、制剂及单验方 张中华等 以消癌平口服液治疗晚期肺癌患者45 例,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状态评分有所提高。 周荣耀等 采用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夏枯 草注射液治疗肺癌伴中大量胸腔积液26例,并设26例胸 腔注射化疗药物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CR 9例,PR 13例,平均缓解期7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46%, CR 5例,PR 7例,平均缓解期1.5个月。蔡红兵等 应用 益气养阴中药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放射治疗 肺癌患者,发现益气养阴中药方可降低放疗毒副反应发生 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用价值。中成药中有肯定疗效的药物有:复方苦参注射 液、鸦胆子油、康莱特注射液、西黄胶囊、华蟾素片、安康欣 胶囊、参莲胶囊及康力欣胶囊等。 2.2,3外治法:杨葆康等 将灵仙丹(麝香、牛黄、珍珠、 雄黄、洋金花、螗蜍等)制成药片放于蒸吸器上蒸吸治疗16 例中晚期肺癌,结果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延长 生存期8—38个月。杨爱光等 又以安肺膏(黄芪、半枝 莲、生晒参、干螗皮、乳香、没药等)外贴治疗晚期肺癌1O 例,结果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或减轻。 2.2.4 针灸疗法:李永光等 应用电热提针激发循经感 传使气至病所治疗肺癌14例,结果显效4例,好转7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78.6%。左秀玲 刺孔最穴治疗肺癌 胸痛和上腹痛,肺实配以泻尺泽,肺虚配以补太渊,取得较 好疗效。杨维泓等 用孔最穴、鱼腥草液注射治疗肺癌咯 血20例,对照组20例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安培血、止血 定、止血芳酸及垂体后叶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1)。 3展望 肺癌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中以其起病隐匿,病程 长,进展缓慢,症状复杂,死亡率高为主要特点。多数肺癌 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保守治疗 是主要的方法,而西医的放、化疗虽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但是其治疗后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时大于肿 瘤本身所造成的影响,而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带 瘤生存时问,提高生存质量及配合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方 面有明显的疗效。 目前,中医药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方法之 ~。然而目前中医在治疗肺癌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 型标准、规范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体系。因此,希望今 后有更多深入、系统、规范的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以进一 步规范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建立中医疗效评价体 SHANXI J OF TCM Aug.2010 Vo1.26 No.8 系,这将有利于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提高临床疗效,这也 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所必须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建辉,施志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药治疗现状分析 [J].四川中医,2003,21(1):15—17. [2]刘嘉湘,施志明,徐振华,等.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 原发性肺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5,36(3):l55. [3] 唐文秀,张宗歧,林红生,等.中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 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4,35(5):283—285. [4]陈锐深,张伦.肺癌578例辨证论治[J].亚洲医药,1997,12 (5):21. [5]蒋天佑.肺癌的辨治经验与体会[J].山西中医,2008,24 (12):3—5. [6]刘振东,吴林生.周维顺治疗肺癌经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 报,2004,3(28):39—4O. [7]周维顺,吴良村,沈敏鹤.肺癌中医治则之我见[J].浙江中医 学院学报,1992,16(2):8—9. [8] 张中华,任清宇.中药消癌平口服液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 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7):640—641. [9]周荣耀,吴丽英,徐中伟,等.夏枯草注射液配合闭塞引流方 法治疗肺癌胸水2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8,39 (11):662. [1O]蔡红兵,代方国,闵清芬,等.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肺癌的临 床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2):1 112. [11]杨葆康,姜仁成,灵仙丹.熏吸疗法治疗中晚期肺癌66例 [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7):323. [12]杨爱光,王兴双.安肺膏外贴治疗肺癌CJ].中医外治杂志, 1996,13(2):31. [13]李永光,赵泉林,张盂香,等.气至病所治疗肺癌的初步研究 [J].中国针灸,1989,2(3):24. [14]左秀玲.孔最穴在肺癌止痛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1991, 13(3):4. [15]杨维泓,沈敏鹤,刘鲁明,等.穴位注射治疗肺癌咯血40例 [J].辽宁中医杂志,1992,3(2):30. (收稿日期:2010—06—18) 本文编辑:原道昱 名医名言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指出:“‘学医难、行 医更难’是我的亲身体会。我自小学习中医,也不是一 帆风顺的,经历了两大关,一是学习关,因为过去学习 中医,均读原著,以古文为主,理解困难,必须翻阅大量 书籍才能逐渐领会;二是临床关,读书虽多,临床如何 开方用药,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靠自己去探索也是难 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中医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是 一个重要环节。不然纵有满腹经纶,到了临床难免举 棋不定,开不出方来。目前,中医教育采用边课堂教 学、边临床实践的方法,十分可取。特别是培养中医人 才,早临床、多实践对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 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