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李紫微,胡 莹,秦松云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摘要:经调查鉴定,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有9种(含种下等级),首次发现吴茱萸红花品系。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生境分布、药材商品与生产经营现状等,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为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新资源
中图分类号:Q9481527119;Q949175217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6)05-0472-02
InvestigationofEvodiaJ.R.etG.Forst.MedicinalPlantResourceinChongqingArea
LIZi-wei,HUYing,QINSong-yun
(ChongqingAcademyofChineseMaterica,Chongqing400065)
Abstract:ItwasdiscoveredbyinvestigationandidentificationthatChongqinghad9palntsbelongingtoEvodiaJ.R.etG.Forst.ItwasthefirsttimetodiscoverEuodiaForst.Safflowerstrain.Thediscussionfocusedontheirecologicaldistribution,crudedrugsgoodsandthesituationofitsproductionandmarketing.Thepresentarticlealsocatalogedtheseplants.Thecontentaboveofferedscientificbaseforresearch,education,produc-tion,marketingandexploitationofthemedicinalplantofEvodiaJ.R.etG.Forst.resource.
Keywords:ChongqingArea;EvodiaJ.R.etG.Forst;medicinalplant;newresource
吴茱萸为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常用中药。5中国药典62005年版[1]收载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入药。该属大多数植物在重庆市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民间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此,笔者结合科技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吴茱萸专题研究0,对重庆市药材主产区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涪陵、奉节、万州、巫山、巫溪等20余个区县的吴茱萸品种、资源与生产经营现状、民间药用状况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同时,对野外采集的实物标本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馆藏的吴茱萸属植物标本作了系统的整理鉴定。经统计,重庆地区有8种2变种,属药用植物的有7种2变种,首次发现新资源吴茱萸红花品系。现将整理结果分述于后,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重庆市吴茱萸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新资源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红花品系,于2005年8月~9月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调查时首次发现(植物标本采集号为黔江0520、石柱0523、巫溪05168),植株数量极少,可能是通过长期人工栽培产生的一种个体遗传变异,目前未见文献资料报道。其植
收稿日期:2006-08-15;修改日期:2006-09-17
作者简介:李紫微(1980-),女,重庆人,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及中药标本管理工作。
物形态特征与吴茱萸白花品系的主要区别为:小花粉红色,花瓣肥厚,结实率高,果大,产量高,当地俗称大吴萸,与吴茱萸同等入药。2 吴茱萸属药用种类及生境分布
吴茱萸白花品系(传统品种),别名大花吴茱萸、大米辣、吴萸子,是渝产著名道地药材。重庆市各地有栽培,以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奉节、巫山等县栽培面积最大,药材品质最优。经调查,野生资源极少,生长在海拔400~1450m的山坡、林缘或沟边。此种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是商品药材中的主流品种。
石虎(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别名小花吴茱萸、吴萸子、小米辣,产于重庆市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奉节、巫山、南川、北碚等区县。本种主要为野生,但资源稀少,多生长在海拔900~1500m的路边、山坡及林缘,目前在秀山、酉阳等地有零星家种。此种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也是商品药材中的主流品种。
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i)Huang),别名中花吴茱萸、吴萸子、小米辣。近10年来,重庆市秀山、巫山、黔江、酉阳及南岸区先后有引种栽培,但栽种面积很小,估计在500株左右,目前尚未形成批量的商品药材。该种亦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密果吴萸(EvodiacompactaHand.-Mazz.),以果实入药,有温中理气、止痛之效。产于重庆市酉阳及南
#472#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622(5) #保护与利用#川市,野生长在海拔1000~1200m的路边或山坡杂木林中。土家族民间常备药,对治疗胃痛、头痛、心腹气痛有良效。
臭檀吴萸(Evodiadaniellii(Benn.)Hemsl.),别名黑辣子、臭檀子,产于重庆市城口、巫溪、巫山、奉节等县。主要为野生,生长在海拔1700m以上的疏林及沟边,栽培少。民间用果实治疗胃脘冷痛、脘腹胀痛、头痛等症。
臭辣吴萸(EvodiafargesiiDode),别名野米辣、臭桐子树,产于重庆巴南、巫溪、奉节、城口、南川等区县。野生于海拔600~1000m的向阳山坡、溪边湿润林中。民间用其新鲜嫩果治胃寒疼痛、风寒咳嗽、腹痛等症。楝叶吴萸(Evodiaglabrifolia(Champ.ExBenth.)Huang),别名山辣子、野吴萸,原记载[2]特产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约24bN以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期,重庆市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刘
正宇研究员发现南川金佛山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拔600~8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民间用果实及根治疗脘
腹疼痛、呕吐、头痛。
湖北吴萸(EvodiahenryiDode),产于重庆市城口(模式标本采集地)、开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县,生长在海拔1600~2400m的沟边及山地林中。民间用其鲜嫩果实治疗胃寒冷痛、脘腹胀痛、呕吐等症。
四川吴萸(EvodiasutchuenensisDode),产于重庆市城口县(模式标本采集地)和南川市,生长在海拔1400~2400m的山地林中。民间以果实入药,有温中理气、止呕止痛之功效。
3 吴茱萸属药用植物分种检索
为了便于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使用时鉴别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进行了吴茱萸属药用植物的分种检索(表1)。
表1 分种检索
1.每分果瓣有成熟种子1粒;分果瓣顶端无明显的喙状芒尖
2.嫩枝及鲜叶揉之有腥臭气味;当年生枝、小叶两面及花序轴均被长毛
3.雌花密集成簇,结果时果密集成团;分果瓣无皱纹,,,,,,,,,,,,,,,,,,,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 3.雌花彼此疏离,结果时果亦疏离
4.小叶薄纸质,宽13~18cm,油点多而大,,,,,,,,,,,,,,,,,,,,,,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var.bodinieri) 4.小叶略厚纸质,宽稀达10cm,油点疏少,,,,,,,,,,,,,,,,,,,,,,,,石虎(E.rutaecarpavar.officinalis) 2.嫩枝及鲜叶揉之无腥臭气味,当年生枝无毛或被短柔毛
5.小叶有明显的油点;果序短小,密集成簇,分果瓣无毛,,,,,,,,,,,,,,,密果吴萸(E.compactaHand.-Mazz.) 5.小叶无油点或油点少而小,仅在放大镜下可见;果序上的果彼此疏离,分果瓣两侧面被毛
6.小叶基部两侧明显不对称,叶两面无毛,,,,,,,,,,,,,,,,,,,楝叶吴萸(E.glabrifolia(Benth.)Huang) 6.小叶基部两侧不对称,叶背在脉腋上有丛毛,,,,,,,,,,,,,,,,,,,,,,,臭辣吴萸(E.fargesiiDode)1.每分果瓣有成熟种子2粒,分果瓣顶端有明显的喙状芒尖 7.每个分果瓣长5~6mm,喙状芒尖长1~3mm
8.花梗及花序轴密被褐色或红锈色微柔毛,,,,,,,,,,,,,,,,,,,,,,,,,四川吴萸(E.sutchuenensisDode) 8.花梗及花序轴被灰白色短柔毛,,,,,,,,,,,,,,,,,,,,,,,,,,,臭檀吴萸(E.daniellii(Benn.)Hemsl) 7.每个分果瓣长7~8mm,喙状芒尖长3~5mm,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湖北吴萸(E.henryiDode)
西、湖北等地也有少量栽培,以家种栽培为主,亦有野
4 商品药材产地调查及其生产现状
本草纲目载[3],吴茱萸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列为中品。陈藏器曰:/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0。苏颂曰:/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0。李时珍曰:/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结实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0。他们记述的品种和产地与现代记载的基本
吻合。即现代吴茱萸的药材商品分为大花吴萸与小花吴萸两种规格,大花吴萸就是吴茱萸的果实,粒大,药材主产地为秦岭以南的广西、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浙江、湖北、广东、安徽、陕西、云南等省区,通常为家种栽培,野生少。小花吴萸就是石虎和疏毛吴萸的果实,粒小,为我国特产。前者(石虎)药材主产湖南新晃县,贵州、广西、江西、湖北、浙江、四川、重庆、江苏等地有一定产量,主要栽培在低海拔地区,野生很少。后者(疏毛吴萸)主产贵州铜仁地区,湖南、广西、广东、江
生。历史上所谓/常吴萸0,其主产区在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各地,因产品历来运集于常德而得名;称为/广西吴萸0的产区是广西与贵州部分地区的产品;产于四川、重庆和贵州部分地区的药材商品称为/川吴萸0。
重庆是全国吴茱萸著名道地药材产区之一,5中国药典6收载的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3种均产,但其主流品种是吴茱萸。历史上以酉阳一带所产的吴茱萸产量最大、品质最优,驰名中外。由于吴茱萸的价格多次大起大落,几经波折,严重挫伤了山区农民种植吴茱萸的积极性。尤其是近10年来,吴茱萸的价格一直偏低,在全国已发生重蹈20世纪60年代末大砍吴茱萸树的覆辙。重庆也不例外,80%以上的成年树、老树被砍掉,药材收购量逐年大幅度下降。如主产地原黔江地区,1982年收购35378kg,1992年收购11800kg,而
(下转第471页)
#473#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622(5) #保护与利用#的野生蔬菜种类进行培育,逐步实现良种化、栽培化、商品化,批量上市。黄山地区有不少品质优良的野生蔬菜,如山蕨菜营养丰富,有多种药用功效,早已是当地有名的山菜,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竹笋鲜嫩味美,能增进食欲,制成的笋干、笋衣是旅游者争相购买的土特产品。石耳形状与木耳相似,既可佐食又可药用,被誉为黄山的/山珍0。李时珍5本草纲目6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0,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黄山的/双石0石耳、石鸡已成为新徽菜代表菜肴之一。对于这些具地方特色的优质食用产品,一定要加大开发力度,加强广告宣传,主动拓展市场,使其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拳头产品。¼依靠科技,扩大驯化与人工栽培。随着野生蔬菜市场的日益扩大,一些品质优、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单靠野生采摘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驯化与人工栽培。野菜能否被栽培成功,必须达到两项指标,一是人工栽培的环境能满足野菜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野菜原有的营养成分、优良品质不改变。只有依靠科技,对野生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开展引种驯化试验和栽培技术的探讨,才能真正掌握引种驯化和规模栽培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发酵技术)应用于野菜的驯化和培育优良品种上,是黄山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措施之一,应予以重视。½重视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提升野生蔬菜的加工工艺和综合利用水平,对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黄山地区应尽快扶持一个(上接第473页)
2002年收购不到4000kg。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推进和对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重视,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加上吴茱萸价格的逐渐回升,目前重庆市的酉阳、彭水、秀山、黔江等主产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发展吴茱萸,这些地区可望在4年左右发展成为重庆市规模化、规范化的吴茱萸药材生产基地。5 讨论与小结
吴茱萸属药用植物在重庆有9种(含种下等级),约占全国该属药用种类(14种)的64.3%,以渝东南和渝东北的种类最多。新发现的吴茱萸红花品系,结实率高、果实大、产量高、药材香气浓烈、品质上乘,为以后吴茱萸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重庆酉阳一带所产的吴茱萸,以其颗粒均匀、呈绿豆色、香气浓郁、味辛辣而闻名,因其品质佳,曾享誉中
[4]
[8]
加工野生蔬菜的龙头企业,配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和雄厚的科技研发力量,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这样才有
可能开发出多样化、系列化,集食用、营养、保健和医疗于一体的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野菜的深度开发前景更广阔,在美国、英国、匈牙利很早就建立了提取叶蛋白的工厂。从野菜中提取天然色素、香料、果胶、中药成分和其它有效成分是野菜综合开发的新途径。野菜产品的包装要环保、精致,还需有创意和特色。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产销结合,充分利用黄山地区野生蔬菜的地理优势,走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金凤如,杜一新.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J].上海蔬菜,2003,(2)B9
~12.
[2]李宝光,等.开发野生蔬菜的意义与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2,(9)B
25~26.
[3]张复君,张秀省,齐辉,等.中国野生蔬菜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J].聊城大学学报,2004,(3)B47~50.
[4]杨林泽.马齿苋[J].中国野生植物,1993,(4)B46.
[5]罗洁,杨卫英,吴圣进,等.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
[J].广西植物,1997,17(4)B363~369.
[6]何王旬,杨文杰,李成琼,等.我国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J].广西园艺,1999,(1)B25~27.
[7]朱世东,何云核.安徽省野生蔬菜资源的利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
报,1995,22(2)B160~163.
[8]徐淑元,康笑枫,孙怀志,等.野生蔬菜开发利用前景广阔[J].广西农
业科学,2004,35(5)B382~383.
[5]
外。但由于市场价格等诸多因素,吴茱萸资源人为破坏十分严重,致使主产区种植面积大减,产量大幅度下降,逐渐丧失了道地药材主产区的美誉。在现有种植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大扶持,产地种植户应依托医药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撑,在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按GAP要求进行规范化种植,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逐步建立起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吴茱萸药材生产基地,重树品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1994,118.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43卷2分册)[M].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58~78.
[3]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646
~647.
#4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