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三)+Word版含解析.doc

来源:赴品旅游
专题检测 “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孙慎行,字闻斯,武进人。幼习闻外祖唐顺之绪论,即嗜学。万历二十三年举进士第三人,授编修,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当事请见,率不纳。有..以政事询者,不答。四十一年五月,由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当是时,郊庙大享诸礼,帝二十余年不躬亲;东宫辍讲至八年;楚宗人久锢未释;代王废长立幼,久不更正;臣僚章奏一切留中。慎行并切谏。已,念东宫开讲,皇孙出阁,系宗社安危,疏至七八上。..其后,群臣争者百余疏,帝皆不省。慎行屡疏争,乃获更置。楚宗人击杀巡抚赵可怀,为首六人论死,复锢英憔等二十三人于高墙,禁蕴钫等二十三人于远地。慎行力白其非叛,诸人由此获释。熹宗立,召拜礼部尚书。初,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二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既而议上,惟可灼下吏戍边,从哲置不问。秦王谊漶由旁枝进封,其四子法不当封郡王,厚贿近幸,遂得温旨。慎行坚不奉诏,三疏力争,不得。七月谢病去。其冬,廷推阁..臣,以慎行为首,吏部侍郎盛以弘次之。魏忠贤抑不用,朝论大骇。叶向高连疏请用两人,竟不得命。已,忠贤大炽,议修《三朝要典》,“红丸”之案以慎行为罪魁。其党张讷遂上疏力诋,有诏削夺。未几,刘志选复两疏追劾,诏抚按提问,遣戍宁夏。未行,庄烈帝嗣位,以赦免。崇祯元年,命以故官协理詹事府,力辞不就。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搢绅冠。..朝士数推毂入阁,吏部尚书王永光力排之,迄不获用。八年廷推阁臣,屡不称旨,最后以慎行及刘宗周、林釬名上,帝即召之。慎行已得疾,甫入都,卒。赠太子太保,谥文介。

(选自《明史·孙慎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二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B.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二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C.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二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D.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二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解析:选C 回答本题,注重把握不同选项中的停顿点的正误问题。比如A、C两项中的“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从专有名词“大渐”分析,其后要停顿;从动词“进”分析,后面可以有宾语,但从前后文中没有“俄”这个名词出现,再分析后文的“帝崩”,“俄”表示的是时间,可

以判定“俄”前要停顿。再如“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从动词“还”分析,宾语是“朝”,其后要停顿;从动词“上”分析,“疏”后要停顿;也可以从动词“下”分析,其主语应该是“章”,“章”前要停顿等。最后使用排除法即能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子,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执掌王族版籍。 B.出阁,天子子孙到边塞考察民情,慰劳戍边将士。 C.温旨,温和恳切的诏谕,对帝王诏谕的一种敬称。 D.搢绅,古时官吏插笏于绅带间,故称仕宦为搢绅。 解析:选B 出阁,这里指皇上的子孙出就封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慎行归隐乡里,深究学问。考中进士的孙慎行后来请假回到故乡,关门闭户、谢绝交往,从而深入、细致地研究理学,就是有人请求拜见,他也坚决拒绝。

B.孙慎行明了国事,犯颜直谏。孙慎行代理礼部事务后,就当今皇上二十多年没有主持郊庙祭祀、太子已停止讲读好多年和代王废长立幼等事情敢于直言极谏。

C.孙慎行以法行事,坚持己见。对秦王的四个儿子不按礼法获得的郡王称号,孙慎行坚决不奉诏,三次上疏,极力反对,秦王的四个儿子最终没有得到郡王称号。

D.孙慎行遭受压制,仕途不畅。朝廷推举内阁大臣,孙慎行名列第一,但魏忠贤就是压制不用,使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后来他还被魏忠贤定为“红丸案”的主谋。

解析:选C “秦王的四个儿子最终没有得到郡王称号”错误,文中“不得”的意思是朝廷没有答许孙慎行的反对意见,即最终秦王的四个儿子还是得到了郡王的称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几,刘志选复两疏追劾,诏抚按提问,遣戍宁夏。(5分)

译文: (2)朝士数推毂入阁,吏部尚书王永光力排之,迄不获用。(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不久,刘志选又两次上疏进一步弹劾孙慎行,诏令巡抚、巡按调查审讯,派遣他戍守宁夏。(关键点:追劾、提问、戍)

(2)朝廷中的官员多次推荐孙慎行进入内阁任职,但吏部尚书王永光极力排斥他,最终不被任用。(关键点:推毂、排、迄)

参考译文:

孙慎行,字闻斯,江苏武进人。年轻时听到外祖父唐顺之的言论,就十分喜好读书。

考中万历二十三年第三名的进士,授职编修,积功升任到左庶子。几次请假定居乡里,闭门谢客,精心钻研理学。当权者求见,都不接纳。有人向他询问政事,他也不回答。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从少詹事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礼部事务。当时,在郊庙举行盛大的祭祀礼仪,皇上有二十多年没有亲自主持;东宫太子停止讲读已有八年;楚王同族的人禁锢很久没有释放;代王废除大儿子立小儿子为世子,好久都不更正;臣子的奏疏全部扣留在宫中。针对上述情况,孙慎行犯颜直谏。此后,考虑到东宫太子开讲,皇孙要到封地去,关系到宗庙社稷的安危,上书多达七八次。这以后,大臣们争相上书一百多道,皇上都不理会。孙慎行多次上书力争,才得以改正。楚王族人打死巡抚赵可怀,为首的六个人处以死刑,又将英憔等二十三人囚禁在监牢里面,将蕴钫等二十三人关押在很远的地方。孙慎行极力辩白他们并非谋反,这些人因此得以释放。熹宗即位,征召授官礼部尚书。当初,光宗皇上病情加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铅药丸,不久皇上驾崩,朝廷大臣轮流上书弹劾他。大学士方从哲草拟圣旨让他称病回家,赠送给他金币。天启二年四月,孙慎行回到朝廷,上书言事,奏章交给朝臣讨论。不久上报皇上,只是将李可灼下狱发配边地,方从哲不问罪。秦王朱谊漶因为旁支受封为王,他的四个儿子按照规矩不应该封为郡王,秦王重礼贿赂皇上近臣,最终得到圣旨。孙慎行坚决不接受诏令,三次上书争辩,不被皇上接受。七月称病离职。这一年冬天,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以孙慎行第一,吏部侍郎盛以弘第二。魏忠贤压制不任用,朝廷议论大为骇然。叶向高接连上书请求任用孙、盛二人,最终没有成功。此后,魏忠贤气焰嚣张,讨论编写《三朝要典》,把孙慎行列为“红丸案”的首犯。魏忠贤的党羽张讷于是上书极力攻击孙慎行,诏令剥夺他的官籍。不久,刘志选又两次上书进一步弹劾孙慎行,诏令巡抚、巡按调查审讯,派遣他戍守宁夏。还没有出发,遇到庄烈皇帝即位,因为天下大赦被赦免。崇祯元年,诏令以原来官职协助治理詹事府,孙慎行极力推辞而不到任。孙慎行操守严峻、品行高洁,成为当时官吏中的第一名。朝廷中的官员多次推荐孙慎行进入内阁任职,但吏部尚书王永光极力排斥他,最终不被任用。八年,推举内阁大臣,几次皇上都不满意。最后把孙慎行、刘宗周、林釬的名字上报,皇上立即召见他们。孙慎行已经患病,刚到北京就去世了。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坐尚书尹旻累,停俸者再。已,代旻为尚书。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

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初,撒马儿罕及吐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惪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惪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

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选自《明史》)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B.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C.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D.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解析:选D 回答本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停顿点的正误问题。比如“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从前文“帝方践阼”分析,“斥”的是“番僧”以及让他们“还本土”;如果从“留”分析,“本土”不是“留”的主语,可以判断状语“止”前应停顿。再如“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从动词“潜匿”分析,后面的名词“京师”是其省略了介词的状语,所以可以判断“京师”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言官”“裕”等分析,这两个词语前要停顿等。最后,使用排除法就能够得出答案。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文中指国子监,是隋朝以来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有的朝代还兼为最高学府。

B.改元,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如《〈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C.巡按,职官名。朝廷诏命官员用一个月时间到各地通过暗访来获得朝政方面的失误。

D.朝贡,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觐见君主并且敬献礼物。如“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

解析:选C “诏命官员用一个月时间”错误。巡按,明永乐年间派遣御史至各地巡察,称为“巡按御史”。三年一换,职权与汉刺史同。清初因之,后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耿裕与人不和,遭人中伤。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又特别偏私自己的同乡李裕,想着让李裕代替耿裕担任尚书,于是万安与李孜省合谋中伤耿裕,后来耿裕被剥夺俸禄。

B.耿裕熟知国事,崇尚节俭。孝宗继位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就条陈上奏天下发生的灾祸以及蒙受冤屈的谏官等,但最终大体都归结到节俭方面。

C.耿裕实事求是,敢于直谏。巡视光禄御史认为朝廷提供费用不足会连累商户,就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南京守备宦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每天供应的物品,耿裕都上书劝谏皇上不能准许。

D.耿裕尊崇制度,坦率耿直。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是宫中直接下达的命令而担任了官职,耿裕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之前朝廷的诏令,是不可以的,可惜的是皇帝最终也没有听从。

解析:选C “南京守备宦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每天供应的物品,耿裕都上书劝谏皇上不能准许”错误,原文有“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这个事情耿裕等人没有上书,直接就拒绝了南京守备宦官的请求。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5分)

译文: (2)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陛下优待番国使者,正好遇到他们强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天朝畏惧他们,从而增加他们的暴戾。(关键点:优假、倔强、桀骜)

(2)原先朝廷有诏令,文官不经过我们吏部推荐请求授官的官员,这个被任命的官员要送到司法部门治罪。(关键点:乞、按治)

参考译文:

耿裕,字好问。考中景泰五年进士。担任过国子司业、祭酒等官职。年幼的侯、伯都是在国子监中学习,耿裕采集可以效法的古代诸侯、贵戚的言行,编纂成书传授给他们,

皇帝知道后称赞他做得很好。因为受尚书尹旻的连累,耿裕被再次停止俸禄。不久,代替尹旻担任尚书。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并且李孜省偏袒同乡李裕,想着让李裕代替耿裕,他们一起谋划中伤耿裕。因为一些事让耿裕获罪,夺去耿裕的俸禄。谏官又纷纷弹劾,皇帝宽赦了耿裕。耿裕入宫谢恩,出宫后,皇帝恼怒地说:“我两次宽恕耿裕的罪过,他应当两次谢恩。今天才谢恩一次,因为被夺去俸禄的事情,他心里不高兴吗?”李孜省等趁机排挤耿裕,于是把他调到南京礼部,用李裕顶替他的官职。过了一年,孝宗继位,耿裕转调为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弘治元年,耿裕被征召为礼部尚书。当时,公私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随时随地补救匡正,因为灾祸怪异的事情条陈上奏时事以及为受冤屈的谏官昭雪,先后陈言很多,大体上归结为节俭。给事中郑宗仁上书请求减少光禄寺的供应,耿裕等请求皇帝采纳他的奏请。巡视光禄御史认为朝廷提供费用不足会连累商户,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耿裕等说,恐怕有侵吞盗窃的弊端,请求命令有关部门禁止并且防范。皇帝都听从了。南京守备宦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常供应物品,耿裕等不同意。皇帝刚登基,斥退番僧回本土,只留下乳奴班丹等十五人。此后,被斥还的番僧大多都潜藏在京城,转相招引,设坛祈福的事情又兴起。谏官因此上书,耿裕等趁机极力请求驱逐。皇帝于是留下一百八十二人,其余的都被驱逐。礼部官署发生火灾,耿裕和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弹劾入狱。不久,被释放,停止了他们的俸禄。当初,撒马儿罕及吐鲁番都进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惪先画了狮子的图像进献,巡按御史陈瑶请求拒绝。耿裕等请求依从陈瑶的奏请,而治傅惪的罪,皇帝不听从。后来,番使两次到达,留在京城,皇帝频频召见。耿裕等说:“番人不行正道,因为向我朝朝贡所以允许他们改过自新。陛下优待番国使者,正好遇到他们强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天朝畏惧他们,从而增加他们的暴戾。”皇帝就遣送使者回去。耿裕不久代替王恕担任吏部尚书。御用监匠人李纶等因为宫中直接下令任命得到官职。耿裕说:“原先朝廷有诏令,文官不经过我们吏部推荐请求授官的官员,这个被任命的官员要送到司法部门治罪。如今,任命李纶等,使以前的诏令失去信用,是不可以的。”给事中吕献等都论奏,耿裕也两次上书规劝,皇帝终究没有听从。耿裕为人坦荡直率,熟悉朝中的规章制度。九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保,谥号文恪。

三、(2018·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坐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恕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赃,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世宗

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B.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C.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D.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解析:选B 从动词“陷”推断,其宾语应该是“刑”,这样就排除了A、D两项。从主语“臣等”分析,谓语是“商议”,没有带宾语;也可以从动词“望准”分析,其宾语部分是“制旨施行”,反过来推断“望准”前要停顿。由此排除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赐绯、赐金紫的“赐”都是赏赐的意思,指朝廷赏赐给官员的东西。 B.大辟,指死刑,古代的五刑(常见说法是“死、流、徒、杖、笞”)之一。 C.失入,法律上指犯轻罪而判重刑,或不应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以及年纪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退休。 解析:选D “因犯错误”错。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剧可久为官干练,闻名于世。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他因办事干练,备受世人称赞。

B.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自己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剧可久固守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余九个人编成三十卷的《刑统》。

解析:选B B项,“担任大理正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错误,原文有“坐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可以看出剧可久受责担任登州司户是因为他自己断案有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5分)

译文: (2)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晋高祖去世,剧可久正在生病告假期间,有关部门以他不参加国丧检举了他,因此被免官。(关键点:崩、方、纠、坐)

(2)现在我们奉皇上的旨意,删定法令,有用来显示严明刑罚、整饬法度的意图。(关键点:制旨、见、明、敕)

参考译文: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他深沉刚毅正直,通晓律令。跟冯道、赵凤是好朋友。后唐同光初年,赵凤在朝廷推荐他,补为徐州司法,因为做事干脆练达而闻名于世。剧可久后来被征召为大理评事,赐给绯色的官服。过了一年,升为大理正,因为错误审理案件受到责罚被任命为登州司户。遇到赦免,召为著作郎。在后晋做官,历任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印紫绶。晋高祖去世,剧可久正在生病告假期间,有关部门以他不参加国丧检举了他,因此被免官。不久复官,升为大理卿。后周广顺初年,剧可久改任为太仆卿,再次担任大理卿。恰逢郑州百姓李思美的妻子到御史台告丈夫私自卖盐,罪行不至判死刑,而判官杨瑛却处以死刑。有关部门拘捕惩治杨瑛,杨瑛全部承认。剧可久认为对杨瑛是轻罪重判,就减轻三等,判徒刑两年半。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召剧可久来告诉他:“死了的人不可能复生,杨瑛使他人受冤屈被杀,他能够被饶恕吗?”剧可久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杨瑛免于死。因此触犯了王峻,被改任为太仆卿,派遣到洛阳。显德三年,剧可久举荐的官吏犯了贪污罪,剧可久因此被停职。第二年,又起用为右庶子。世宗认为刑法条文深奥、条目繁琐细碎,难于核查;另外,前后的敕令条例重复,也难以详细审定。于是中书门下上奏说:“现在我们奉皇上的旨意,删定法令,有用来显示严明刑罚、整饬法度的意图。希望百姓不陷入法律条文,官吏有法可依。我们商议,希望获准依制书旨意施行。仍然任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辑新条例,编成卷册。”皇帝采纳了门下省的意见。从此,剧可久等人在尚书省聚集讨论删削确定法律条文。显德五年,书编成,总共三十卷,题目叫作《刑统》。宰相请就颁行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剧可久再次被任命为大理卿。宋建隆三年,剧可久年老辞官,以光禄卿的职位退休。后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剧可久执掌刑狱四十年,用法公正适当,以仁慈宽厚著称。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