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国城市建设史

来源:赴品旅游


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 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

2、 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

3、 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

4、 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古希腊的城市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

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HIPPODAMUS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

古罗马的城市

三个阶段:主要体现在大规模建设公共设施上,宗教思想

维特鲁维 与《建筑十书》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城市选址

建筑物选址

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

道路以环状与放射状为主

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

丰富的城市景观

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

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

城市共和国

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

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

拜占廷文化的影响

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平城京

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

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

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

日本城市均无城墙

===================================================================

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

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

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

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城市建设

科学合理化的设想,但实施少

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

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

古典主义

=====================================================================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城市的近代化、问题与矛盾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

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

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

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

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

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成果:

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

开放贵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

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

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

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

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

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

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

华盛顿——郎方

借鉴欧洲城市经验

城市用地选择

方格网+放射路

城市景观设计:大型建筑物、绿化林荫道、轴线

大胆的人口预测

=====================================================================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田园城市(略)

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工业城市——戛涅Garnier

功能分区: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

先进的交通模式

灵活的发展余地

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带形城市——马塔A.S.Y Mata

高速高效的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

城市宽度限度——500米的理想

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

=====================================================================

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盖迪斯(略)

有机疏散——E.Saarinen沙里宁=》大赫尔辛基规划

同时方便人交往并接近自然

城市是个有机体

人口与工作岗位相对市中心的疏散

轻重工业的疏散

明日的城市——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技术改善中心商业区

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

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

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广亩城市——赖特Wright

邻里单位——佩里

雷德伯恩Radburn体系

雅典宪章

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便的邻里单位

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

反对伟大的排场

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

重视城市空间效果

意义:

适应城市新变化

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30年代的莫斯科规划

保存历史城市的基本格局,整顿街道和广场系统,改造莫斯科

禁止新建工业企业

扩大城市规模到500平方公里

外围森林绿带和楔形绿地

先进的交通体系

开辟水源,建设港口城市

注重城市艺术性,结合古典艺术和新建筑

大伦敦规划——Patrick Abercrombie艾勃克隆比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区域的思想,调查—分析—规划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

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

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

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

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

英国三代新城

第一代新城——哈罗

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

注重城市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

问题:规模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

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中和灵活

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

丰富的山地景观和住宅

郎科恩

加大规模,简洁的8字形结构

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

鼓励公共交通

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

规模更大些

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

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规划

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

景观设计

昌迪加尔——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思

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

功能分区明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

有序和机械、丧失人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

巴西利亚——L.Costa科斯塔

强烈的象征意义

结构清晰、分区明确

杰出的城市中心设计---简洁而表意

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城市设计简单化

马丘比丘宪章

1、协调平衡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有效利用资源

2、城市增长的存在问题与不同形式

3、更加有机的分区概念,反对简单机械的分割

4、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并涉及人类尊严

5、鼓励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样化城市运输

6、通过立法解决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性和公平

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已是危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8、更加全面的文物与历史遗产的保存观念,鼓励保护性利用,并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9、恰当地评价先进的工业技术及其使用

10、动态的、强调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观

11、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空间、城市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不再是“壮丽的表演”

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