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来源:赴品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李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6期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城市公园绿地是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创造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的公园环境成为景观设计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公园绿地空间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交活动的能力,使其度过一个安静、祥和、愉快的晚年。本文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探讨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以期为老年人构建理想的公园环境提出参考依据。

【关键字】老年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心理需求,生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老年人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与其它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退化,行动及思维敏捷度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建设者应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感官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老年人视力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因此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老年人听力衰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交空间和尺度。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失落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三)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四)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三.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1、社会性 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 2、趣味性 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3、持久性 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4、选择性 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5、局限性 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收费性公园免费对外开放,这大大提高了公园利用率,使每个市民享受到在公园游乐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与老年人身心状况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易达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交往性原则

五.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1、步行空间

散步或慢跑是老年健身主要方式之一,步行空间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把握好道路的尺度,以便安全地集散人流。路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还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一般要设置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并存。在坡道的入口或醒目地段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与铺装广场材料要求坚实、平整、防滑,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轮椅的老人。 2、坐息空间

通过观察发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锻炼、聊天、看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坐息空间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老年人交流等不同的活动需要。坐息空间设计时,座椅可以延长老年人的滞留时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椅的平面构成,摆放方式以及所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其次,桌凳组合满足了老龄棋友、牌友的需求;对于一些多人参与的活动,常常有部分老人旁观, 这种主动式与协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亭,廊,花架的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座椅的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的特点制作,座具的材质以木质为好。 3、庭院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庭院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在公园中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庭院也是十分必要的,庭院可以由建筑、植物、地形及水体围合而成。庭院的布置设计上较为随意,功能上满足老年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开展画展,书法展等活动。较为私密的空间也给老年人聊天交谈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六.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方法 1、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

对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创造不同的功能空间,足够大的活动场地对老年人开展社交和运动很重要,而小空间,小尺度的活动场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围合、覆盖、下沉等手法创造相互连接渗透的有边界限定和细部处理的小空间,对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公园绿地的人性化细部设计

无障碍设计可以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感。因此,在进行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时要注意安全性的问题。如地面高差变化应尽量减少,台阶处设置坡道,配置扶手栏杆等。 3、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景观可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活动场地可以用绿篱的形式对场地进行围和,静态坐息空间要以观赏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在植物配置上创造一些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类型,构建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 七.结束语

老人为城市公园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作为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从而帮助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穆光宗 张 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期刊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2]孙樱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期刊论文] 《资源科学》 -2003年3期 [3]郭子一 徐峰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 《城市问题》-2009年8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王欢 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为例[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吴利敏 老年心理与环境设计[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1989年2期

[6]韩炳越 适合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2000年2期 [7]张家洪 城市园林游憩用地合理规划[期刊论文] 《当代建设》-2000年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