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常识》读书笔记
出于好奇心,初次邂逅这本书,我误以为是“美的”作为一家电器公司都开始出书了吗?翻阅了几页后果断入手,理由是:基于“美育已成为国家战略,但许多人仍不知美到底是什么,更难以谈及美育”,比如读者我,而本书系统梳理了美的常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打造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性美育读本,以飨读者。
通过读“吾与点也”的故事,我了解到孔子他最赏识的学生曾点志向和其他三位(子路、冉求、公西华)都不一样,他想象的生活是在暮春三月,大家都换上春天的衣服。“冠者”就是加冠的人,“冠者五六人”,即已经成年的五六个人,再加上心是完满的,这一切都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实际上,这与孔子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一脉相承的,最终都落脚到“游于艺”上,是张扬个性和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就是说人的价值要表现生命之美,而这种美不是虚无缥缈的,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的。
读第二个故事是“北冥有鱼”,它是庄子《逍遥游》的第一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他自己心目中的逍遥之路,那就是追求个人内心世界的解放。在浩瀚的海洋之上,九万里巡天,体现了天地的无限雄伟、广阔和悠远,同时体现了人对无限自由的追求。在九万里高空,飞动着几千里长的身体,连脊背都几千里宽,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万物同游、与天地同在的人生理想,是庄子关于美的重要表现。写物就是写人,以物拟人,表达了对无限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两个故事讲述了儒家的秩序美和道家的自由美,后文还讲述了无论是在教育著作还是美学著作的“常驻嘉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巨头”关于美的思想。这本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描述了“美是什么”。没有学院派的苦涩教诲和高深莫测的玄谈,而是沿着东西方之美的线索,贯穿多个美学故事,将美的常识娓娓道来,最终落脚于中华之
美,美在哪里?从“常识”的角度,描绘了三千多年来中国和西方美的变迁。我也将继续研读,从此在自己心中构建出“美是什么”这座大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