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护理科学文化素质分析及措施

来源:赴品旅游
护理科学文化素质分析及措施

一、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护理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不够。在医学教育中,只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了学生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培育,社会人文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很少。人文社会科学的课时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而且内容比较单一,多以“两课”教育为主,这与国际护理教育学模式严重脱节。

3、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我国护理学院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考模式

(1)适当增加人文课比例。增加人文课比例是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应进一步整合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增设人文社会科

学课程,强化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

(2)建立考评体系。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护理院校应当把人文教育考核评价纳入学籍管理指标,作为学生奖惩、毕业的重要标准。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与实际操行相结合,即与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环节的护理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能够体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和医德修养水平等综合素质。教学评价考核可以分解为笔试、口试,也可以通过资料收集、案例分析、论文撰写、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多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1)不断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扩展教师视野,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克服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倾向,并鼓励教师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还要经常聘请知名学者任教或讲学,加强学术交流;在教师中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教师书画展、教师摄影展等。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造就高品质、高素养、高品位的教育家。对于人文课程教师,要求其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充分运用教师的人格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敬业精神、授业水平、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