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卷第6期 2 0 1 7年6月 doi:10 11707/j.1001—7488.20170614 林 业 科 学 Vo1.53.NO.6 SC1ENTIA SILVAE SINICAE Jun..2 0 1 7 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 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朱振亚 陈丽华 姜德文 余新晓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100055) 摘 要: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初步探究地区生态服务价 值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 式,采用分县区的土地利用、城乡人口、三大产业数据计算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城乡人口和三 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及其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构建重心偏移的重叠性和变动的一致性公式,研究地区生态服务价 值和社会经济因子重心的动态演化及耦合关系。【结果】1)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 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方向类似,文化服务价值重心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方 向类似,而城镇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方向各具特点。2)20年来,调节服务价值、总生 态服务价值和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距离较大,而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价值和人口重心偏移的距离 相对较小。3)总服务价值重心与城镇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高,与乡村人口和 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低。4)以2000年为界,总服务价值重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 镇人口重心变动的一致性有所转变。【结论】地区发展不平衡造就重心偏移的复杂性,工业化进程的异步导致社 会经济重心偏移的异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错位致使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偏移错位;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未来 地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偏移。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社会经济因子;重心演变;耦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7)06—0118—09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 and the Coupling Relati0nship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Zhu Zhenya Chen Lihua Jiang Dewen Yu Xinxiao (1.Key Laborator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fcatiion Combating,Min ̄try o厂Education 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elit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 00083;2.Monitoring Center D厂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ifng 100055)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that analysis of dynamic evolution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s to explore socio—economic driving factors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O as to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ethod】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avity center and correlation formula,applying various counties in land use,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dat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o calculate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dded value and their shitf direction and offset distance from 1990 to 2010. Constructing the overlap of the gravity center and change consistency formula to study their dynamic evolution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Result】1)The shitf direc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regulating services,supporting services and providing services value was similar from 1 990 to 20 1 0,the shift direc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cultural service value was different.The shitf direc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primary industry added value was similar,while 收稿日期:2016—09—20;修回日期:2016一l1—25。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0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F1 (41171028)。 第6期 朱振亚等: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119 the shift direc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urban population,secondary industry added value,and tertiary industy added rvalue ha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2)The offset distance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regulating services,the total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the three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as far for more than 20 years,while the offset distance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supporting services,providing services and cultural services value was close relatively.3)The coupling of the gravity center between total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urban population,tertiary industry added value,secondary industry was higher than it with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primary industry added value.4)Change consistency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the total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s,secondary industry added value,tertiary industry added value and urban population had changed since 2000.【Conclusion】The complexity of the gravity center shift was caused by regio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the asynchronous of the gravity center shitf of soeio—economic factors resulted from the asynchronous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disloc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leaded to the disloc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affected b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ill be further offse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socio economic factors;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coupling relationship 生态系统可提供大量的对人类福祉、健康、生存 和生计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服务(Costanza et a1., 1997;MEA,2005;TEEB Foundations,2010;TEEB 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80年代传人我国后,重心 概念开始在社会科学中大量应用,如经济重心(徐 建华等,2001;冯宗宪等,2006)、人口重心(徐建华 等,2001;葛美玲等,2009)、产业重心(冯宗宪等, 2006;唐根年等,2015)、粮食重心(高志强等, 1998)等,研究空间尺度以国家、省域范围居多。自 然科学中关于重心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关于城市群 范围的重心研究则更少。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发 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片面 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这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 不断退化,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Synthesis,2010)。人类活动(干扰)会改变自然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而 社会经济因素可从侧面反映人类活动的程度或强度, 因此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必然存在一 定关系。Grossman等(1991)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 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 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在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 长而下降。Panayotou(1993)借用收入分配库兹涅茨 曲线,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形关 系定义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我国的实证研究 表明,二者之间还存在倒N形、倒u形+正u形和 凹形等关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环境的投入,而 资源环境具有高度的外部性,价格机制的失效将导致 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因素。鉴于此,本文采用物理学的重心概念,通过分 析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的演变 规律以及服务价值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的耦合关 系,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 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 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任巍,2006)。有研究表明, 1998--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体 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赵兴国等,2011),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态环境造 成的,强有力的经济系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驱动 力(Zhang et a1.,2011)。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服务 价值估算、时空分布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生态服务价 值的驱动机制研究鲜见报道,特别是社会经济驱动因 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方法和数据 1.1研究方法 1.1.1 重心偏移研究方法 1)重心计算公式 区 域重心的概念最早是从力学原理中引入的:假设某 区域由几个小单元构成,设第k个斑块的质心坐标 ( ,Y ),M 为该斑块某种属性下的“重量”,则该 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祸合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 联特点、祸合机制与规律性,有助于改善区域环境管 理(Liu et a1.,2011)。 属性意义下的区域重心坐标(包玉海等,1998)为: =重心是物理学的概念,地理学上的重心指该点 ∑M X /∑M ; (1) =】 =1 与四周力量对比能够保持平衡(李峰峰等,2005)。 20世纪70年代,欧美地区开始用重心概念研究各 Y =∑M Yk/∑M 。 l2O 林业科学 式中: 、Y 为生态服务价值或社会经济因子等属 性重心的经纬度坐标;M 为第k个县(市、区)的某 个属性的数值;X 、 为第k个县(市、区)的质心 坐标(k:1,2,3,…,167)。 象的均衡程度。不同年份之间某个属性重心的空间 移动距离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D ,=R×√(Y 一Yi) +( 一 ) 。 (3) 式中:D…表示某个属性重心从i年到 年偏移的距 离;( ,Y;)和( ,Y )分别表示i年和 年某个属性 重心的空间经纬度坐标;R=111.11 km。 1.1.2 重心耦合性分析方法 1)空间的重叠性 若 为各县(市、区)的面积,结果为地区的几 何中心。若某种属性的重心与区域的几何重心不同, 称为“重心偏移”,表明这种属性空间分布的不均 衡性。 空间的重叠性表征属性重心之间的耦合程度,一般 用同一年份不同属性重心的距离来度量,距离近则 2)重心年际移动方向 偏移方向指示空间现 象的“高密度”部位。不同年份之间某个属性重心 的空间移动方向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耦合性高,反之则耦合性低。其计算公式为如下: S=dG G =R×√(Y 一Y ) +( 一 ) 。 0H: +tan h f、 Xi— 1。 J, (2) (4) 式中:0 表示某个属性重心从i年到.,年偏移的角 度,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正东方向为 0。当0<0 一,<竹/2,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当 叮T/2<0…<叮T时,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当 一式中:S表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与某个社会经济重 心之间的距离;( ,Y )和( ,Y )分别表示同一年 份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因子重心的坐标。 2)变动的一致性 变动的一致性表征偏移方 向的关联程度,一般用2个重心相对上一个时间点 订/2<0 <0时,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当 耵<0 <一7r/2时,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 3)年际重心移动距离 偏移距离指示空问现 COS =一一移动夹角0(0<0<叮T)的余弦值表示。根据余弦 定理有:  ̄(Ax +Ay 2)+(Ax +△y )一【(Ax 一Ay 2)+(Ax 一Ay2)】 = 2√(Ax +Ay 。)(Ax +Ay ) 、 ■ (5) 式中:Ax 和Ax 分别表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某 个社会经济因子重心较上一个时间点经度的变化 量;Ay 和Ay 分别表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某个 湿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利用Spatial Analyst区域分析工具进行直方图统计,得到1990、 2000和2010年3期的分区县土地利用数据。采用 社会经济因子重心较上一个时间点纬度的变化量。 当cosO=l时,表示2个重心偏移的方向相同;当 cosO=一1时。表示2个重心偏移的方向相反。 1.2数据及处理 Costanza等(1997)估算方法,在谢高地等(2008)中国 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考 虑空间异质性、社会发展阶段、资源稀缺程度和价格 水平的影响,估算1990、2000和2010年京津冀地区总 本文以我国县(市)级行政区划图剪裁后的京津冀 地区作为研究范围。由于原区划图合并了部分市 (区),最终的研究范围包含167个县(市、区)研究 单元。 生态服务价值(total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TESV) 和4类服务价值:调节服务(regulating services value, RSV)(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废物处理 价值)、支持服务( supporting services value,SSV)(包 土地利用数据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 括土壤形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供给服务 (providing services value,PSV)(包括食物生产、原材 年)、2000年、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 要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耕地、林地、草地、 湿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7个一级分类和26 料价值)和文化服务(cultural services value,CSV)(主 要指娱乐文化价值)。受篇幅的限制,生态服务价值 估算不再赘述。 由于统计年鉴的滞后性,1990、1995、2000、 2005和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分别来 个二级分类的土地利用栅格数据。为了更精确地研 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在ArcGIS 10.2中对土地利用 进行重分类,得到7个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 地、湿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和13个土地利 自1991、1996、2001、2006和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 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和《河北经 济年鉴》。 用子类型(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他 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 第6期 朱振亚等: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121 2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服务价值重心的偏移特征 采用重心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总生态服务价值、 蓉 和偏移方向见表1。 生态服务价值 警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价值和4类服务价值的重心变化见图I,偏移距离 ●总生态服务价值TESV 0调节服务价值RSV ▲支持服务价值SSV △供给服务价值PSV 等 皇 ◆文化服务价值CSV Z 蠓 l16 375 0 1】6 400 0 116 425 0 l16 450 0 116 475 0 东经East longitude/( ) 图1 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的重心变化 Fig.1 The gravity center chang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1990 to 2010 1990--2010年,总生态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 值、支持服务价值和供给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方向 类似,即1990--200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2000— 2010年向西北方向偏移。这意味着1990--2010年 值快速下降,加之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不 同步,导致调节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距离较大。调 节服务价值在总生态服务价值中所占比重较大,因 此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也产生了较大距离的偏移。 2.2社会经济因子重心的偏移特征 京津冀地区南部的上述几类服务价值相对减少。具 体来说,1990--2000年地区总生态服务价值的“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分析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 值的重心位置。由于社会经济因子的复杂性,此处 增加1995和2005年2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其 重心变化见图2,偏移距离和方向见表1。 密度”部位靠向东北部,2000--2010年地区总生态 服务价值的“高密度”部位偏向西北部。 文化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方向有所不同, 1990--2000年向西南方向偏移、2000--2010年向 东北方向偏移,这意味着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 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偏移方向类 似,即先向东偏移,再向西南方向偏移;1990--2005 年城镇人口重心先向西南方向偏移,2005年以后向 东北方向偏移;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先向南偏移, 2000年以后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第三产业增加值 东部的文化服务价值相对降低。具体来说,1990— 2000年文化服务价值“高密度”部位指向西南方向, 2000--2010年文化服务价值“高密度”部位指向东 北方向。 20年来,调节服务价值和总生态服务价值的重 心偏移距离较大,而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 价值重心的偏移距离相对较小。这主要与建设用地 重心先小幅度向西南方向偏移,2000年以后大幅度 向东北方向偏移。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工业为 主体的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并成为天津市最大的增 长点和新的增长级;2003年唐山的曹妃甸工业区开 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成为河北省开发建设的“一 的增加有关,其面积由1990年的14 412 km 增加到 2010年的19 465 km ,建设用地增加使调节服务价 l22 林业科学 号工程”;而随着北京市定位的改变,其第二产业增 17.87%。这些因素都使得第二产业增加值的重心 在2000年以后逐步向地区东北方向偏移。 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1.92%下降到2010年的 表1 1990--2010年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重心位置及偏移 Tab.1 The position and offset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1990 to 2010 1990--2010年,乡村人口、城镇人口的重心偏 此导致其增加值的重心发生较大距离偏移。 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和第一产 业增加值的重心年际偏移距离较为均匀;乡村人口 重心1990--2000年偏移距离较大,2000--2010年 偏移距离较小。这与北京、天津2个特大城市对外 来人口的集聚效应有关。1990--2005年第二产业 增加值的重心偏移距离较大,2005年以后偏移距离 较小;1990--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心偏移距 离较小,2000--2005年偏移距离最大,2005年以后 偏移距离有所减小。这是由于2005年之前工业快 速发展,2005年以后在“调结构、转方式”的科学发 展新要求下,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落后产能逐 移距离较小,而三大产业增加值的重心总体偏移距 离较大。1990--2010年,北京和天津的城镇人口占 地区城镇人口的比例一直在60%上下,河北省各地 市乡村人口的比重变化也不大,地区城乡人口结构 相对稳定,因此地区城乡人口重心的偏移距离较小。 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较大偏移与工业化进程有直 接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重由1990年的19.04%下降到20l0年的 6.4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8.60%下降到 43.1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32.36%增加到 50.38%。三大产业的比例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 第6期 朱振亚等: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123 因子Factors ●城镇人口Urban population 0乡村人口Rural population ▲第一产业增加值 Primary industry value △第二产业增加值 Secondary industy rvalue ◆第三产业增加值 Tertiary industy rvalue l990 ▲ 1995 ▲ 2000 ㈣ l990 1995 00 2000 2 010 2005 瑚△ ◆ ◆ 鲫 △ 116 000 0 l16 200 0 116 400 0 l16 600 0 东经East longitude/( ) 掷~ 图2 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心变化 Fig.2 The gravity center change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1990 to 2010 步淘汰或转移,从而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重心发 生较大距离偏移。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的决定》,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 视和发展。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比重由1990年的 38.85%增加到2010年的75.11%,发展成为全市 的主导型产业;特别是2000年以后,北京市第三产 业增加值比重由35.67%迅速增加到48.65%,致使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心发生较大距离偏移。 2.3重心变动的耦合性和一致性分析 城镇人口及其主要从事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总生 态服务价值重心变动的耦合性较强,表明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总体上比较符合整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但 不能说明局部区域城镇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 协调程度。 2.3.2 重心变动的一致性分析 1990--2000年, 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与5个社会经济指标的重心变 动都不一致,重心变动的夹角均大于9O。,其中总生 态服务价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几乎为相反 方向。2000--2010年,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与乡村 2.3.1 重心变动的耦合性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这 里只讨论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与社会经济因子重心 变动的耦合性和一致性,结果如表2所示。总生态服 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夹角大于90。,与城 镇人口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较为一致,与第 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近乎垂直。 近20年来,总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因子重 心变动一致性的转变,反映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 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变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 务价值与城镇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 值重心变动的耦合性较高,而与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 增加值重心变动的耦合性较低。1990--2010年,总生 态服务价值与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 的耦合性逐渐降低;与城镇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的耦合性先降低后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分布区位要素中自然 口的流动改变了地区生态结构、功能和服务价值,使 地区总生态服务价值与5个社会经济因子的“高密 度”部位进一步分离。1990--2000年,京津冀地区 环境条件的地位会逐渐降低,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受自 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会逐步减小。乡村人口及其主 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地区的南部,导致总生态服 务价值重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朝相反方向 进行;2000年以后,地区第二产业发展重点转向地 区的东部,致使总生态服务价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 重心的变动近乎垂直。 要从事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变 动的耦合性较低且逐渐降低,反映出自然环境条件对 乡村人口分布和第一产业发展变动影响力逐渐削弱。 124 林业科学 53卷 表2 1990--2010年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重心偏移的重叠性及一致性 Tab.2 The overlapping and consistency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fset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Beijing—TiaIIjin—Hebei region from 1990 to 2010 3 讨论 3.1 地区发展不平衡造就偏移的复杂性 3.1.1 社会经济因子重心偏移的异步性 社会经 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基于多国家案例 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 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 (Kuznets,1957;Chener et a1.,1986)。不同学者对 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 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钱纳里和赛尔奎的 方法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 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3个阶段,其判定标 准见表3。 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 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对此现象,国外经 表3 工业化阶段及判定标准① Tab.3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and decision standard ①A、,和S分表代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A,,and S in the table represent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yr added value 按照三大产业增加值结构确定京津冀地区的工 业化阶段:北京市和天津市早在1990年就已进入 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而此时河北省各市正处于工业 化的前期阶段。1995年北京市率先进入后工业化 家庄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出现波动。 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各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差异较大,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工业化脚步较快,而河 北省各市的脚步相对较慢,正是工业化进程的异步 时代,而后虽然天津市的产业结构经过长时间发展 升级,但至2010年底仍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省石 家庄市最先进入_T业化中期阶段,1995年秦皇岛市 由工业化前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截至2010年底该 导致了社会经济因子重心偏移的异步性。 3.1.2 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错位 发达国家 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而多数发展中国 家则是城市化先于工业化。我国的情况比较复杂, 既有工业化超过城市化的情况,又有城市化快于工 业化的情况,还有许多城市化和工业化齐头并进。 就京津冀地区而言,北京市和天津市工业化阶段从 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角度判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过程仍未完成;2000年开始,沧州市、承德市、邯郸 市、衡水市、廊坊市、唐山市均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5年邢台市和张家口市也进人工业化中期阶段, 此时唐山市借助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开始向工业化 后期阶段迈进,截至2010年底在河北省内率先进入 _T业化后期阶段。2005年以后石家庄市在河北省 1995年北京市已由工业化后期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1990--2010年天津市一直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而 2010年河北省从城市化率角度处于工业化前期阶 乃至京津冀地区中的定位变动较大,致使2010年石 第6期 朱振亚等: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125 段,从三大产业结构角度均已达工业化中期阶段,也 就是说河北省是典型的工业化快于城市化的省份。 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城市化, 空间的城市化会改变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而影响 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改变土 地利用结构以及各类人口的分布,如以工业为主的 城市更依赖建设用地的扩张,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会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增加,同时吸引更多的乡村 人口。而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错 位引发了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错位。当然人口 重心只考虑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常住人口的城市 化,未考虑户籍人口的城市化,也未分析人口的异地 城市化的影响。 3.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重心偏移的影响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北 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704.5万人,从来源省份看,排 在前3位的分别是河北(22.1%)、河南(13.9%)和 山东省(8.5%);2010年天津市常住外来人口为 246.0万人,主要来自河北(30.7%)、山东(20.5%) 和河南省(13.5%)。近年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逐 步得到疏解,加上“以房控人”手段和产业转移的影 响,低端业态聚集的人口被逐步转移分散至津冀等 地。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速、增量双下降,近 10年来外来人口增速首次低于常住人口增速。与 之不同的是,2015年天津市常住外来人口与2010 年末相比增加199.91万人,5年间年均增加39.98 万人。二元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优 越的福利及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人口向此类地区流 动,但人口调控政策会减弱这一影响。可以设想,随 着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和产业的转移升 级,3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4个功能区的形 成,未来人口重心可能会向东南方向偏移,第二产业 增加值重心可能继续向东偏移,第三产业增加值重 心可能继续向东北偏移;第一产业增加值受各地政 策影响较大,其重心偏移的方向不好确定。而彼时 西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优势将更加明显,生态服务 价值“高密度”部位可能进一步转向地区的西北部。 4结论 1)1990--2010年,总生态服务价值、调节服务 价值、支持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方向 类似:1990--200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2000--2010 年向西北方向偏移。文化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方向 有所不同,1990--2000年向西南方向偏移,2000— 201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 2)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重心偏移方 向类似,即先向东再向西南方向偏移;1990--2005 年城镇人口重心先向西南方向偏移,2005年以后向 东北方向偏移;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先向南偏移, 2000年以后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第三产业增加值 重心先小幅度向西南方向偏移,2000年以后大幅度 向东北方向偏移。 3)20年来,京津冀地区调节服务价值、总生态 服务价值重心偏移距离较大,而支持服务价值、供给 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的重心偏移距离较小。地 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三大产业增加值重 心偏移距离较大;受人口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人口 重心偏移距离相对较小。 4)总生态服务价值重心与城镇人口、第三产业 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高,与乡 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低。以 2000年为界,总生态服务价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变动逐渐趋于一致,而与城镇 人口重心变动近乎垂直。 5)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造就重心偏移的复 杂性,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异步导致社会经济重心偏 移的异步,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错位引发了生态 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错位。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 响,未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会 进一步偏移。 参 考 文 献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l26 林业科学 53卷 gravity centers Acta Geograpblca Sinica,(2):202—210.[in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87. Chinese]) 李峰峰,周 意.2005.城市化理论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文献述评.城 市规划,(7):47—51. (Li F F,Zhou Y.2005.A literature review of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wo element structure in urbanization theory.City Planning,(7): 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1.1997.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1.Nature,387:253—260. Grossman G M,Krueger A B.1991.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 No.3914 47—51.[in Chinese]) 任巍.2006.资源环境短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理论 Kuznets S 1957.Quantitative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 lI.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product and labor force. 探讨,(2):63—65. (Ren W.2006.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mnent.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2):63—65[in Chinese]) 唐根年,许紫岳,张杰.2015.产业转移、空间效率改进与中国异质 性大国区间“雁阵模式”.经济学家,(7):97—104. (Tang G N,Xu Z Y,Zhang J 2015.Industrial transfer,spa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Chinese big countyr heterogeneity interval“wild goose mode”.Economist,(7):97—104.[in Chinese]) 徐建华,岳文泽.2001.近2O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 及其对比分析.地理科学,(5):385—389. (Xu J H.Yue W Z.2001.Evolve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center gravity and the economy gravity center in recent twenty years in china.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5):385—389. [in Chinese]) 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2008.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化方法.自然资源学报,(5):911—919. (Xie G D,Zhen L,Lu C X,et a1.2008.Expert knowledge based valuation method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5):911—919.[in Chinese]) 赵兴国,潘玉君,赵 波,等.2011.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 时空分析.地理科学进展,(6):706—714. (Zhao X G,Pan Y J,Zhao B,et a1.2011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Progress in Geography,(6):706—714.[In Chinese]) Chenery H B,Robinson S,Syrquin M 1986.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5(s4):3—111. Liu Y,Yao C,Wang G,et a1.2Ol1.An integr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from urbanization.Ecological Indicators,11(6):1599—1608.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EA).2005.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Island Press,Washington,DC.Panayotou T. 1 993.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 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 0,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Internation Labour Office, Geneva. Panayotou T.1993.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gram,Geneva: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TEEB Foundations.2010 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ecological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Earthscan,London and Washington. TEEB Synthesis.2010.Mainstreamiug the economics of nature:a synthesis of the approach,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EEB.Earthsean,London and Washington. Zhang Q F,Wu F Q,Wang L,et a1.2011 Application of PCA integrated with CA and GIS in ecu-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Ecological Economics,70(6):1 05 1— 1056. (责任编辑石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