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编号: HGYTS-10KC-67
项目负责人: 编 写:
编 录: 审 定: 审 核:
院 长:
(正文 共 8 页,共35页)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目 录
第一部分 文字报告 1、工程概况
2、勘察工作 3、自然地理条件
4、工程地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 5、场地地震效应
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7、筑路材料 8、结论及建议 第二部分 附图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钻孔柱状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颗粒分析成果图表
第三部分 附表
1、土工试验表 2、土腐蚀性分析报告 3、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4、地层分布统计表
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受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镇政府委托,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于2010年7月16日开始,对其拟建的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建筑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于2010年7月24日结束现场工作。拟建公路为市政公路,由一号路、西一路和西二路组成,一号路长约1140m,西一路长约583m,西二路长约883m。 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
(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及其时代成因、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 (3)提供场地土的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划分对建筑物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4)查明埋藏的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提供合理化处理方案或建议;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并评价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6)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2、勘察工作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2.1 勘察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相关规定,该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因此,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共布置15个勘探点。其中探井10个,钻探孔5个。外业完成工作量如下:
a)完成勘探孔15个, 其中探井10个,钻探孔5个。总进尺103.8米;
b)室内土工试验10组,土腐蚀性试验2组; c)5个钻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2勘察依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2008版);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9)《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2.3勘察进程
(1)准备工作:2010年7月10日~2010年7月15日 (2)野外作业:2010年7月16日~2010年7月24日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3)室内试验:2010年7月20日~2010年7月26日 (4)资料整编:2010年7月22日~2010年7月26日 (5)提交报告:2010年8月 18日
3、自然地理条件
3.1场地位置
渭源县莲峰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东接陇西县,南部与漳县相连,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距渭源县城25公里。 国道316线穿国县城。 拟建的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位于县城东南约25公里。 3.2气象
渭源县莲峰镇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南部平均海拔2264米,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507毫米,全年无霜期157天。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不同特点,渭源县全县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中部浅山河谷川 (塬)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三种类型。 3.3、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一号路、西一路及西二路场地位于莲峰河右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属河流浸蚀作用形成的河谷阶地地貌。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场地地面标高为2053.0~2080.3m,地势较平坦。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南部,地理环境为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交汇地带,属多旋回构造运动地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以渭河为界,分南北两大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场地内无第四系活动断裂。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4、工程地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
4.1地层结构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 第1层:①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稍密,稍湿。见植物根,局部夹碎石等。层厚为0.2~8.5m。层底埋深0.2~8.5m,层顶高程2043.30~2080.50 m,层底高程2043.10~2078.60 m。
第2层:②卵石(Q4al+pl),场地内均有分布,灰褐色,稍密,颗粒级配不均,呈亚圆—棱角形,一般20~60mm,最大粒径200mm,粒径大于20mm的颗料占全重的55%以上,骨架颗粒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等。层顶埋深0.2~8.5m。层顶高程2043.10~2078.60m,钻孔揭露最大于5m。 4.2地下水埋藏条件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但流经场地东北雷坛河中的地表水,会对基坑开挖或井桩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地表水的渗透采取引导、截堵及明排等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见地下水,属潜水,流经场地东南的莲峰河为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埋深3.80~11.4m。 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3.1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室内工试验成果见土工试验表(附表),颗粒分析成果见颗粒分析图表(附件)。
4.3.2动力触探试验
为了查明卵石层的密实度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用了重型动力触探试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验18次,统计结果列于表1。
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击数统计表 表1
地层 ②卵石 统计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植 标准差 推荐值 18 43.2 34.1 38.4 38.7 2.523 38.4 变异系数 0.059 4.3.3易溶盐试验
根据场地土腐蚀性分析报告,见附录,该场地土SO42-含量为396~404mg/kg,CO22-含量为16mg/kg,HCO21-含量为186~205mg/kg,Mg2+含量为20mg/kg,Ca2+含量为76~110mg/kg,NH4-含量为0mg/kg, Cl-含量19mg/kg,PH值为8.41~8.50,易溶盐总量804~813mg/kg,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环境类型为Ⅱ类。 根据场地土腐蚀性分析报告,土层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无分解类腐蚀,无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可不考虑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4.4场地黄土湿陷性评价
根据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结果得知,拟建场湿陷性黄土厚度为2.70~6.0m,总湿陷量Δδs为63~320.6mm,计算自重湿陷量为Δδzs为0m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大部分场地的湿陷等级为Ⅰ(轻微)级,在西二路北端的局部场地湿陷等级为II(中等)级。
5、场地地震效应
根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为7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该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场地土性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场地土初判为不液化,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卵石层层面平缓,厚度大,属于均匀地基。场地和地基均匀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一号路以北覆盖层主要以黄土状粉质粘土为主,经处理后作为持力层,建议采用强夯或换填夯实法进行处理,并采取防水或结构措施。一号路以以南,覆盖层主要以卵石为主,采取局部置换湿陷性黄土状粉质粘土的措施,也可以用重锤夯实或冲击碾压表层黄土状粉质粘土的方法处理,以卵石层作为持力层。
6.2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
根据现场钻探、拟建桥梁工程的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场地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变形模量E0建议为:
①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 [fa0]=150kPa E0=10.0MPa ②卵石(Q4al+pl) [fa0]=400kPa E0=30.0Mpa 与边坡有关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建议值:
粘聚力c(kPa)和内摩擦角φ(o) 表4
土层名称及层序 ①黄土状粉质粘土 al+pl②卵石层(Q4) 重度γ(kN/m3) 粘聚力c(kPa) 16.2 18 19.1 0 内摩擦角φ(o) 20 30 7、筑路材料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根据就地、就近取材,减少弃料,少占或不占农田,并优先考虑工程开挖料的利用,以及便于开采、运输和压实的原则。可采用附近黄土状粉质粘土或河床砂石料可作为筑路材料,附近已建公路采用相同的筑路材料,可参考其施工经验。
8、结论与建议
(1)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河流浸蚀堆积形成的河谷地貌。场地地面标高为2053.0~2080.3m,地势较平坦;
(2)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本场地土初判为不液化,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深度为0.9m;
(3)卵石层、处理后的黄土状粉质粘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4)场地及邻近场地内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 (5)场地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6)该场地和地基均匀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
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