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挡土墙施工方案

来源:赴品旅游


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场内道路

施工平台风机及箱变基础工程

挡土墙施工方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编制单位: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项目部 编制时间: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部

1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适用范围................................................................3 三、编制依据................................................................3 四、施工准备................................................................3 五、材料要求................................................................4 六、施工方法................................................................6 七、季节性施工措施...................................................9 八、外观鉴定...............................................................10 九、成品保护...............................................................10

2

挡土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金子岭风电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金子岭风电场位于富川县龟石水库东南角山岭上,东经 115°05′~ 111°29′,北纬 24°37′~25°09′。

金子岭风电场距富川县城约20km,距贺州市约60km,桂林市180公里,南宁市550公里,广州市380公里。风电场场址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约9km,结合风电场的地形地貌实际,风机位主要布置在海拔300m~900m的地势较平缓的低矮山包及山脊区域。拟建场址附近有省道S203。场外道路为从省道S203至变电站,并连接风场主干道(即进场道路),为现有土路、乡村道路改扩建。路长7.8km,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工程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为50MW,装配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风力发电机组。

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风电机组塔架地基基础设计级别等级为1级,结构安全等级为1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招标内容主要包括:A标段:场内一号和二号主路及其附属支线道路、F07-F19共13台风机吊装平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风机至箱变直埋电缆沟工程;B标段:场内三号和四号主路及其附属支线道路、F01-F06和F20-F25共12台风机吊装平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风机至箱变直埋电缆沟工程。

金子岭风电场工程A标,共计有13台风机的上述范围工程内容。金子岭风电场A标段场内道路路线总长13.210km,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金子岭风电场工程B标,共计有12台风机的上述范围工程内容。金子岭风电场B标段场内道路路线总长14.790km,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

1.2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1.2.1 水文、气象

富川金子岭风电场电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风场场址位于东经111°17'~111°22'、北纬24°40'~24°43'之间,风场场址海拔300m~9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冬有霜雪, 春暖

3

夏热秋凉,四季分明。贺州地区的覆冰性质为雨凇、雾凇或以雾凇为主的混合冻结。富 川县位于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的的峡谷地带,是南下冷空气进入贺州的 通道,冬季气温较低,容易产生电线覆冰灾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冬季(12-2月)是富川电线覆冰多发生的季节。场址区域两侧地形高而中部地形较低,构成南、北气流的“通道”,易形成“狭管效应”,风能资源较好。

根据富川气象站1981~2010年3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场址区域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 多年平均气温为19.4℃; - 极端最高气温40.0℃; - 极端最低气温-3℃; -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8.4天; - 累年平均日照时数1482.7h - 多年平均大气压为991.7hPa; -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4mm; -富川气象站最大风速为14m/s。 1.2.2 工程地质 (1)场地设计参数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勘探,在12.0m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残积土、粉质粘土与基岩。根据成因和岩性可分为六大层,各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第一大层:①层粉质粘土,可塑,灰黑~黄褐色,厚度一般为0.3~1.6m,可塑,见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F01~F17号风机,本层地质条件较差。

第二大层:②层残积土,灰褐色~黄褐色,松散,湿。一般厚度0.20~0.80m,主要由碎石、风化岩和粉质粘土组成,主要分布在F18~F27号风机,本层地质条件较差。

第三大层:花岗岩层,主要为③1层全风化花岗岩、③2层强风化花岗岩和③3层中风化花岗岩,主要分布在F16及F22~F27号风机。

③1层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一般厚度为2.0~5.0m。结构基本破坏,风化成砂土状,泥质含量较多,局部有可见粒径为10~30mm的原岩残块,钻进较

4

快。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该层在场地广泛分布,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16~>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③2层强风化花岗岩:肉红色,一般厚度为3.7~6.2m,个别钻孔未揭穿。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短柱状。岩石为较软岩、结构极破碎,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该层在场地广泛分布,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③3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该层未揭穿,一般厚度3.0~5.8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完整性较好,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四大层:页岩层,主要为④1层全风化页岩、④2层强风化页岩和④3层中风化页岩,该层只在F18、F21号风机有揭露。

④1层全风化页岩:黄褐色,厚度0.5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手搓易成粉末状。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④2层强风化页岩:黄褐~紫红~灰绿色,厚度为5.2m,岩芯呈块状,节理裂隙发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手掰易断。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④3层中风化页岩:褐红色~紫红色~褐紫色,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为5.5~6.6m,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敲击易碎,页理发育,芯呈一片一片状,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五大层:粉砂岩层,主要为⑤1层强风化粉砂岩和中风化⑤2层粉砂岩,主要分布在F01~F15及F17、F20号风机。

⑤1层强风化粉砂岩:灰~紫红~灰绿色,厚度一般为2.9~5.2m,主要成分长石、石英及少量胶结物,层理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不易击碎,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锈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良好持力层。

⑤2层中风化粉砂岩:紫红~灰绿色,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为6.4~8.4m,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局部碎块状,结构较好,锤击不易碎,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5

第六大层:泥质粉砂岩层,主要为⑥1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⑥2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⑥3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该层仅在F19号风机揭露。黄褐色~锈黄色~灰白色~灰绿色,⑥1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24击, ⑥2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击,可作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2)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根据本次勘测资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0m,判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该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拟建场地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场区地面下12.00m深度范围内的无饱和粉土或饱和砂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3)地下水

本次勘察钻孔12.0m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拟建场地主要接受大气降水,风机基础所处位置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4)地基方案建议

根据地勘资料,所有风机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扩展基础,地基均采用天然地基。

1.3 工程具体实施内容

本工程合同项下实施内容包括场内道路、风机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风机至箱变直埋电缆沟等永久工程,以及风机吊装平台等临时工程。

1. 场内道路永久工程

风电场场内道路为风电场各风机间的运行检修道路,同时兼顾施工期运输机械对道路的具体要求。其中金子岭风电场工程A标段场内一号和二号主路及附属支线道路总13.210km; 其中金子岭风电场工程B标段场内三号和四号主路及附属支线道路总14.790km,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30cm厚山皮石路面,必要位置设置挡土墙和排水沟。道路大纵坡陡峭段路边设置安全防护桩。道路参照厂矿道路修建,同时要满足超长件(50.5m叶片)和超重件(85t机舱)的运输。道路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可承受的轮胎最大负荷3.5吨,道路路面须平整,道路上方的限高不小于5m,道路纵向坡度不大于1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个别支线最大纵坡可放宽到14%),道路横坡不大于2%,道路极限最小弯曲半径35m,

6

道路转弯处外侧6m内不得有不可移动的障碍物。承包商在中标后应负责道路的修建和风机安装前的道路维护。

2. 风机基础永久工程

风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扩展基础, 其中A标段风机基础13个;B标段风机基础12个。风机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垫层为厚150mm的C15素混凝土,基础底板直径19.2m;基础中预埋连接塔筒的底法兰段。基础埋深为3.8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基础开挖边坡石方采用1:0.3,土方采用1:0.7。风机基础采用碎石土回填,回填土容重不小于18kN/m3,回填土需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4。

根据本工程场区地质条件和风机布置情况,每台风机基础均匀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和2个水准观测基点,水准观测基点要求与附近国家水准基点联测,并定期做好校测工作。

沉降观测以二等水准施测,基础混凝土浇筑完观测一次,风机吊装完成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移交给运行管理部门;运行期间,一般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若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3. 箱变基础永久工程

每台风机配置箱式变压器1台,A标段箱变基础13个;B标段箱变基础12个。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基础埋深1.7m左右,工作平台高出地面0.5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基底铺设C15素混凝土垫层。

4. 风机基础至箱变基础直埋电缆沟工程

本合同电缆沟实施内容为风机基础与箱变基础之间电缆沟土石方开挖回填和预埋管件等。风机基础与箱变基础之间电缆沟深1-3.8m,底宽1m,电缆沟开挖边坡1:0.3。

5. 风机吊装平台临时工程

风机吊装平台建于风机基础附近,紧接场内道路。其主要目的为摆放和安装风机机舱、轮毂和叶片、塔架、吊装设备,并进行风机吊装操作,平台平面尺寸不小于35×45m,基层和面层参照场内道路要求施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及箱变基础工程。

7

三、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施工组织设计》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已审批完成,根据施工方案内容对工人进行 技术培训并交底。

(2)根据砌石高度及石料规格、灰缝厚度计数皮数和排数, 制作皮数杆。

(3)确定砂浆配合比,准备好砂浆拭模。

五、材料要求:

石料: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 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实际

要求,石料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执

行。 1、石料规格要求

(1)片石 :片石形状不受限制,最小长度及中部厚度不小于150㎜,每块重量宜为20~30㎏

(2)块石 :块石形状大致方正,厚度不宜小于200㎜;宽不宜小于及等于厚度,顶面及底面应平整。用做镶面时,应稍加修凿,打去棱凸角,表面凹入部分不得大于20㎜

细料石: 形状规则的六面体,经细加工,表面凹凸深度不得大于20㎜,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200㎜,长度不大于厚度的3倍

(3)半细料石:除对表面凹凸深度要求不大于10㎜外,其他规格与细料石相同

(4)粗料石: 除对表面凹凸深度要求不大于20㎜外,其他规格与细料石相同

8

(5)毛料: 稍加修整,形状规则的六面体,厚度不小于200㎜,长度为厚度的1.5~3倍

板石: 形状规则的六面体,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200㎜,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按其表面修凿程度分为细板石、半细板石和毛板石 2、水泥

(1)、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

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

(2.1)、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并应过筛,当缺少中粗砂时,也可用细砂。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2.2)、砂的最大粒径: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用于砌筑片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

(2.3)、砂的含泥量:当沙浆强度小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7%;当沙浆强度大于等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5%。

(2.4)、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 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使用。 3、砂浆

(1)、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可采用质量比体积比, 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中砂浆技术要求。

(3)、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mm~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机体设备

(3.1)机具:砂浆强制搅拌机、小推车、筛子、铁锹、洒水壶、磅秤;托灰板、半载、大桶、橡皮锤、大铲、小手锤、抹子、皮树杆等。

(3.2)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使用于高档墙)、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 (3.2)计量检测用具:水平尺、塞尺、小线、靠尺、坡度尺。

9

作业条件

挡土墙基基槽按设计要求验收,基础或垫层已施工完毕,并已办理基础隐检手续。测量放线经复合无误,并对桩点进行加密和保护。

六、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按照道路、土方回填施工中线、边线、高程点测放挡墙的平面位置和纵段高程。

2、砂浆拌制

砂浆宜利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水泥、拌合料,最后加水。搅拌时间宜为3-5min,不得少于90s。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70m。砂浆配置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伴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已在2-3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钱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为改善水泥砂浆的和易性,可参入无机塑化剂或皂化松香为主要成分的微沫剂等有机塑化剂,起参量可以通过试验确认。

3、砂浆试块:各个建筑物或每50砌体制作边长70.7mm立方体石块一组,如砂浆配合比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

4、基础砌筑

基础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即应在砌筑前先铺砂浆30-50mm,然后选用较大整齐的石块,大而朝下,放稳放平,从第二皮开始,应分皮卧砌,并应按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法,础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断处,应流成斜搓。挡土墙基础与原有构筑物基础相街接时,基础结合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孔隙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法,基础灰缝厚度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形象。基础的最上一皮,宜先选用较大的片石砌筑。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大的平石砌筑。

5、分段砌筑时,分段位置应设在基础变形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相邻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缝板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是应先砌筑高挡土墙段,挡土墙每天连续砌筑高度不易超过2m,砌筑中墙体不得一位变形。

10

6.预埋管、预埋件及砌筑预留口应位置准确。

7.挡土墙外露面应留深10-20mm的勾缝槽,按设计要求勾缝,砌筑挡土墙应保证砌体宽(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砌筑中应经常校正挂线位置,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捣实,不得应用空缝和贯通立缝,砌筑中断时,应将砌好的石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缝应流斜茬。

8、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立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大尺寸的片石砌筑砌体下部,转交外边缘处应用较大及较方正的片石长短交替与内层砌块咬砌。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牢固,较大石块应宽而朝下,石块之间应用砂浆填灌密实,不得干砌,较大孔隙灌缝后,应用挤浆法填缝,挤浆时,可用小锤将小时快径轻入较大孔隙中。

9、砌筑外露面应选择有平面的石块,使砌体表面整齐,不得使用小石块壤垫,每层石块应高度一致,每砌高0.7m-1.2m找平一次砌筑石块,错缝应按规定排列,同一层中一丁一顺或用一层丁石一层顺石。灰缝宽度宜为20-30mm,砌筑填心石,灰缝应彼此错开,水平缝不得大于30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40mm,个别孔隙较大的,应在砂浆中用挤浆填塞小石块

10、丁顺叠砌:一皮丁石与一皮顺石相互叠加组砌而成,先丁后顺,竖向灰缝错开1/4石长。

11、丁顺组砌:同皮石中用丁砌石交替相隔砌成,丁石长度为基础长度,顺石厚度一般为基础厚度的1/3,上皮丁石应砌与下皮顺石的中部,上下皮竖向灰缝至少错1/4石长。

12、砌体勾缝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可采用平缝或凸缝,浆砌较规则的块材料是,可采用凹缝,勾缝前应将石面清理干净,勾缝宽度应均匀美观,深(厚)度为10-20mm,勾缝完成后注意浇水养生,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砂,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勾缝应嵌入缝内20mm,缝槽深度不足时,应槽够深度后勾缝,除斜石砌体勾凹缝外,其他砌体勾缝一般勾平缝。片石、块石、粗斜石缝宽不宜大于20mm,细斜石缝宽不易大于5mm,勾缝前须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11

13、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出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弯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七、季节性施工措施:

雨期应有防御措施,防止雨水冲刷砌体,下雨时应立即停止砌筑,并对已砌完的墙体进行覆盖,避雨,在深槽处砌筑挡墙时,应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防水浸泡墙体,填土路基挡土墙也应做好排水设施,以防路基坍塌挤倒挡土墙。

八、外观鉴定:

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形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九、成品保护:

1、墙面砌筑时,防止砂浆流到墙面造成表面污染。

2、现场搬运砌块应轻搬轻放,防止砌块表面损坏和碰撞宜砌好的墙体。 3、砌体砌筑完成后,未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轴线桩,水准点不得扰动和拆除,应注意的问题。

4、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墙背后填筑反滤材料的级配要按设计要求施工,外包滤布,防止泥土流失,用含水量较高的黏土回填时,可在墙背设置参水材料填筑厚度大于300mm的连续排水层,用以防止泄水孔堵塞。

5、为防止勾缝砂浆脱落,勾缝前先浆石块之间的间隙用砂浆填满捣实,并用刮刀刮出深于砌体20mm的凹槽,然后洒水湿润,在进行勾缝;加强洒水养护,气温较高时应覆盖草袋或塑料薄膜养生。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